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发酵蔬菜中生物胺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生物胺是发酵蔬菜中主要存在但易被忽视的一种有害代谢产物,过量的生物胺会引发产生一系列中毒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前,由于产品的多样化等原因,规定发酵蔬菜中的生物胺残留量存在一定难度,在我国发酵蔬菜中的生物胺还没有相关的限量标准.研究发酵蔬菜生物胺控制技术,将有利于保证产品安全性,促进发酵蔬菜产业的长远发展.该文对食品中生物胺的危害、限量及控制发酵蔬菜生物胺的意义进行简述,综述发酵蔬菜生物胺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酶解法、菌株筛选控制法及发酵工艺控制法.

关键词: 发酵食品 发酵蔬菜 有害代谢产物 生物胺 生物胺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激素对灰霉菌胁迫下月季花器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由灰霉菌引起的月季灰霉病是月季采后危害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据统计由灰霉病造成的月季采后损害在30%~70%,严重制约了月季产业的发展.因此,探索月季花器官对灰霉病的抗性机制,了解月季切花对灰霉菌胁迫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感染灰霉菌的月季花器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CHT),多酚氧化酶(PPO)和β-1,3葡聚糖酶(β-1,3-GA)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其PPO、POD和GLU合成关键酶RcPPO,RcPOD和RcBGLU的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最后利用茉莉酸(JA),脱落酸(ABA),水杨酸(SA),2,4表油菜素内酯(BR)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5种外源激素作为诱导剂,测定月季花器官5种酶活性在不同激素处理后灰霉菌胁迫下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灰霉菌胁迫下,月季花器官PPO、GLU和POD活性呈持续显著上升趋势,CHT活性在60 h后显著升高,SOD活性呈持续显著下降的趋势;RcPPO,RcPOD和RcBGLU基因表达量持续显著升高;月季花器官经JA和BR处理灰霉菌胁迫后PPO和GLU活性持续显著升高(P<0.05),ACC处理能持续显著增高其CHT活性,ABA和SA处理能在灰霉菌侵染前期显著增强其POD活性,并显著降低其SOD活性.对5种酶活性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D和其他4种酶活性呈负相关.[结论]外源BR、JA和ACC通过直接诱导PPO,CHT和GLU活性的变化增强月季花器官抗灰霉病的能力,外源ABA和SA则能够降低SOD活性,提高POD活性.本研究为今后研究月季花器官对灰霉菌的抗性机制和防治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月季 灰霉病 防御酶活性 外源激素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蔗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农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240 g/L乙氧氟草醚EC、240 g/L甲咪唑烟酸AS对蔗田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土壤封闭处理,研究了 2种除草剂对蔗田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其对甘蔗出苗数、成茎数和蔗苗生长的影响.[结果]240 g/L乙氧氟草醚EC和240 g/L甲咪唑烟酸AS对蔗田单、双子叶杂草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与对照农药38%莠去津SC相当,达到蔗田杂草防除要求.240g/L乙氧氟草醚EC不同剂量处理均对甘蔗安全,240g/L甲咪唑烟酸AS低剂量下蔗苗有轻微药害,但中、高剂量下药害加重并降低甘蔗成茎数.[结论]2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均可用做蔗田杂草防控轮换用药,240 g/L乙氧氟草醚EC以108~180 g a.i./hm2为宜,240 g/L甲咪唑烟酸AS以72 g a.i./hm2为宜.不同甘蔗品种对除草剂存在不同的耐受性,在大面积应用前需进行试验.

关键词: 蔗田杂草 防除效果 乙氧氟草醚 甲咪唑烟酸 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辣椒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分子鉴定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是云南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病毒病尤其是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发病严重,影响了辣椒产量和品质.利用RT-PCR技术对从云南辣椒主产区采集的疑似感染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25份辣椒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2份样品检测出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检出率为48.0%,其中6份是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检出率为 24.0%;5 份是番茄环纹斑点病毒 tomato zonate spot orthotospovirus(TZSV),检出率为20.0%;有1份是TSWV和TZSV复合侵染,检出率为4.0%,这是在云南辣椒生产上首次发现TSWV和TZSV的复合侵染.通过鉴定,初步了解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在云南辣椒生产中的发生情况和种类,为制定云南地区该属病毒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辣椒 正番茄斑萎病毒属 分子鉴定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及PID2胞内结构域互作蛋白的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挖掘水稻PID2胞内互作蛋白质,阐明Pid2介导的稻瘟病抗性机制。本研究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受稻瘟病诱导后不同时间段的含抗性基因Pid2水稻材料的cDNA文库;通过PCR扩增获得PID2胞内结构域编码片段Pid2-JM,构建了诱饵表达载体pGBK-Pid2-JM,并进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Pid2-JM的互作蛋白。结果表明,构建的cDNA酵母文库细胞密度为9.0×10~7Cells/mL,文库插入片段在500~2 000 bp之间,重组率为100%,诱饵载体无自激活活性;利用诱饵载体经筛选文库后,新发现一个能与Pid2-JM互作的U-box类E3泛素连接酶PBP1,经回转试验验证了PBP1与Pid2-JM可在烟草细胞内互作。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稻瘟病诱导下的水稻酵母双杂交文库,并筛选到一个能与PID2胞内结构域互作的U-box类E3泛素连接酶,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水稻抗稻瘟病信号转导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瘟病 酵母双杂交 Pid2 互作蛋白 E3泛素化连接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湖泊周边浅层地下水:氮素时空分布及驱动因素

环境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原湖泊周边浅层地下水作为当地重要的生产和生活水源之一,由于受到地表氮素投入负荷、降雨和灌溉等因素驱动下,浅层地下水NO-3-N污染较为严重,威胁着高原湖泊水质安全.2020~2021年雨季和旱季从云南8个高原湖泊周边农田和居民区的水井中采集了463个浅层地下水样,分析了地下水中氮的污染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中ρ(TN)、ρ(NO-3-N)、ρ(ON)和ρ(NH+4-N)平均值分别为24.35、 15.15、 8.41和0.79 mg·L-1, 8个湖泊周边近32%的浅层地下水样NO-3-N浓度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要求(GB/T 14848),其中,洱海、杞麓湖和滇池湖泊周边地下水NO-3-N浓度超标率最高,其次是星云湖、阳宗海和异龙湖,最小为抚仙湖和程海.土地利用和季节变化影响着浅层地下水中各形态N浓度及其组成,农田区浅层地下水中各形态N浓度高于居民区,除NH+4-N外,雨季浅层地下水中各形态N浓度高于旱季.NO-3-N是TN的主要形态,占TN的质量分数为57%~68%,ON占TN的质量分数为27%~38%.浅层地下水中EC、 DO、 ORP和T是反映或影响浅层地下水中各形态N浓度的关键因子,而土壤因子对浅层地下水中各形态N浓度影响较弱.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氮(N) 时空分布 驱动因素 高原湖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乳杆菌对辣木茎叶青贮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对云南楚雄市干热气候环境下生长的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确定植物乳杆菌在辣木茎叶青贮中的最适添加量.以PKM1品种辣木茎叶为试验材料进行青贮,试验共设5组,分别为CK组(不添加植物乳杆菌)、M1组(添加0.12 g/kg植物乳杆菌)、M2组(添加0.24g/kg植物乳杆菌)、M3组(添加0.48 g/kg植物乳杆菌)、M4组(添加0.96 g/kg植物乳杆菌).青贮45 d评价青贮饲料质量.结果显示:各组辣木茎叶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均较好,M3组和M4组辣木茎叶青贮的感官评价均达一级优良,CK组、M1组、M2组辣木茎叶青贮的感官评价达到二级尚好;M3组、M4组辣木茎叶青贮pH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M3组辣木茎叶青贮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CK组、M1组、M2组(P<0.05).M3组辣木茎叶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CK组、M1组、M2组(P<0.05).相对饲喂价值(RFV)及相对饲草质量(RFQ)排序为:M4组>M3组>CK组>M2组>M1组.粗饲料分级指数(GI2001)排序为:M3组>M4组>CK组>M1组>M2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序为:M3组>M4组>CK组>M1组>M12组.研究表明,通过青贮饲料品质综合评价,认为在云南气候环境下,选用0.48 g/kg植物乳杆菌对辣木茎叶青贮,品质改善效果较好.

关键词: 辣木茎叶 植物乳杆菌 青贮品质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勐海蔗区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与性诱捕器诱集效果评价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掌握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情况及种群动态,筛选适合当地种群监测的性诱捕器,通过田间人工调查不同种植方式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为害情况,采用2种类型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探讨甘蔗田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不论新植蔗田还是宿根蔗田,均有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被害株率呈先缓慢上升后下降趋势,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达到高峰,最高可达88.40%.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不多,宿根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较新植蔗田多,5月下旬到6月上旬达到高峰.监测期间不同种植方式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共出现5个诱集高峰期,新植蔗田草地贪夜蛾诱集高峰较宿根蔗田迟一个月出现.船形诱捕器和桶形诱捕器均可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船形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明显,但两者周均诱集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论新植蔗田还是宿根蔗田,应加强甘蔗苗期草地贪夜蛾虫情普查和早期监测预警,在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时建议使用桶形诱捕器,在实际防治中结合甘蔗绵蚜防控采用植保无人机科学施药,防早防小,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甘蔗;诱捕器;诱集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生病毒侵染、烟粉虱取食及其互作对番茄生长及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深入研究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三者互作关系及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植物,MED烟粉虱为供试昆虫及近年来发现的云南本地双生病毒的优势种PaLCuCNV和TYLCTHV为供试病毒,探究烟粉虱取食、双生病毒侵染及烟粉虱与双生病毒互作对番茄生长发育特性及SA和JA信号途径防御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引起番茄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和干重的降低,不同处理与不同材料之间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烟粉虱与双生病毒互作较烟粉虱取食、双生病毒侵染对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较大.此外,不同处理普遍引起番茄JA和SA信号途径防御基因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只是SA信号途径基因上调幅度较JA信号途径基因的上调幅度大.[结论]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及机制复杂多样,因植物种类、昆虫种类及病毒种类的不同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防御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烟粉虱;PaLCuCNV;TYLCTHV;生长;防御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蓖麻赤霉素氧化酶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霉素氧化酶基因(GAox)是赤霉素合成和调控的关键酶,其通过调节植物活性GA水平调控植物株高.为了解析蓖麻赤霉素氧化酶基因(RcGAox),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RcGAox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分析其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基因上游2 kb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预测,通过蓖麻表达数据库以及外源赤霉素和多效唑处理2个蓖麻品种的顶端嫩茎转录组测序分析RcGAox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蓖麻共有30个赤霉素氧化酶基因,其中7个RcGA2ox、4个RcGA3ox、19个RcGA20ox,蛋白质分子质量在26.12~44.31 ku,等电点预测值在5.06~7.82,内含子个数为1~2个;蛋白结构域分析保守基序Motif 1、Motif 2、Motif 4存在30条蛋白序列中;系统进化分析将RcGAox基因分为5个不同的亚群:Ⅰ、Ⅱ、Ⅲ、Ⅳ和C20 GA2ox,其中Ⅰ、Ⅱ、Ⅲ分别对应GA2ox、GA3ox、GA20ox;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光反应相关的顺式元件数量最多,且在预测区域均匀分布,18个基因含1~2个赤霉素相关元件;蓖麻RcGAox在胚乳、雄花、叶片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分别有7,2,1个,转录组测序结果有5个基因在嫩茎中表达,推测RcGA2ox7、RcGA20ox1和RcGA20ox14可能是参与赤霉素合成途径来调控蓖麻株高的主要基因,且通过调控植物体内活性赤霉素水平来响应外源激素对株高的作用.

关键词: 蓖麻 赤霉素氧化酶 分子特征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