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秋季桑园喷水对保幼激素类农药影响家蚕原种繁育的效果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保幼激素类农药会造成家蚕(Bombyx mori)慢性中毒,使蚕种繁育蒙受经济损失.为了解桑园喷水能否降低保幼激素类农药对原种繁育的影响.从原原种出库开始至上蔟结束,每天下午对桑树喷水30 min,以喷湿全株、桑叶全部向下滴水为宜.收蚁后,采摘喷水桑叶饲喂的12个品系的原原种,调查饲喂喷水桑叶对家蚕体重、龄期经过、结茧率、交配率与产卵等重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经喷水处理的桑叶,对12个品系的家蚕原原种龄期发育经过、健蛹率、茧质、交配率、卵质成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卵质成绩和健蛹率成绩影响较显著.对12个品系原原种的影响程度为:云夏4 A>云夏4 B>云抗1号中A>云抗1号中B>云抗1号日B>皓月A>云夏3B>皓月B>云抗1号日A>云夏3A>菁松B>菁松A.因此,在有保幼激素类农药污染的蚕区繁育原种,选择雨水较多的夏季繁育,秋季桑园采取喷水可以降低保幼激素类农药对原种繁育的风险,提高原种繁育系数.
关键词: 喷水;家蚕;农药污染;桑树;交配率;卵质


生物炭对旱坡地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3 t/ha),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P<0.05,下同),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施用生物炭还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单元(OTUs)总数,对土壤中各优势细菌门、细菌属相对丰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淀粉藻(Amyloflagellu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及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甘蔗生长方面,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使甘蔗产量显著提高5.2%。【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改良甘蔗土壤,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宿根甘蔗抗梢腐病能力,提高旱坡地宿根甘蔗第4年产量。
关键词: 甘蔗 生物炭 土壤 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梢腐病发病率 产量


不同生态条件下氮高效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特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生态条件和施氮水平及其互作对氮高效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稻区不同施氮水平下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9年在四川省大邑县(弱光寡照)和云南省永胜县(光温充足)两个生态点进行,以西南地区大范围种植的10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氮(N0)、低氮120 kg/hm~2 (N120)和高氮180 kg/hm~2 (N180) 3个施氮水平,副区为10个品种。分别于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干物重,计算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和转运量,于收获后测定水稻产量。【结果】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特性为生态条件、施氮水平、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邑生态点宜香优1108在N120下的产量比N180提高4.68%,永胜点德优4923在N120施氮水平下的产量比N180提高113.4 kg/hm~2,结合产量和GGE模型分析,大邑生态点宜香优1108为低氮高效型,晶两优534和F优498为高氮高效型;永胜点德优4923为低氮高效型,中优295和丰优香占为高氮高效型。氮高效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特征因生态条件和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大邑低氮高效型品种产量主要来自拔节前干物质的积累和抽穗前光合产物的转化,产量优势在于足量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移栽至拔节期的群体生长率与产量(r=0.70**)和有效穗数(r=0.41*)呈显著正相关;大邑生态点高氮高效型品种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产量与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r=0.56**)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r=0.3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永胜低氮高效型品种干物质积累特征在于拔节至抽穗期群体生长率和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千粒重较同处理平均值提高13.61%;永胜高氮高效型品种具有拔节至抽穗期高群体生长率的物质生产特性,产量优势在于较高的每穗颖花数,该点拔节至抽穗期群体生长率与产量(r=0.60**)和每穗颖花数(r=0.68**)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大邑等弱光寡照地区,低氮高效型品种应保证前期较高的生长速率和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高氮高效型品种应保持抽穗后高群体生长率并增加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在永胜等光温充足地区,拔节至抽穗期较高的群体生长率是低氮高效型和高氮高效型品种共同的物质生产特征。


平茬季节对云南松苗木萌蘖与内源激素关系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平茬季节对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为云南松萌蘖的激素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平茬季节云南松苗木为材料,测定苗木生长指标和内源激素(IAA、GA3、ZT和ABA)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并分析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与苗高、地径、萌条数、萌条长、萌条生物量的相互关系.[结果]平茬季节对云南松苗木生长有影响,春季平茬苗高、地径、萌条长及其生物量均最大,夏季平茬苗木和萌条长势较差,秋季平茬萌条数最大.平茬季节对苗木内源激素有显著影响,平茬后60和90 d,内源激素GA3和ZT含量较高;在秋季平茬IAA、GA3、ZT、IAA/ABA、GA3/ABA、ZT/ABA和(IAA+GA3+ZT)/ABA均为最大,春季平茬ABA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秋季平茬时苗木生长与春季和夏季明显不同;主成分分析中(IAA+GA3+ZT)/ABA、IAA/ABA、ZT/ABA和GA3/ABA对萌条数的作用较大,其中(IAA+GA3+ZT)/ABA的特征向量最大;GA3和GA3/ABA对萌条长的作用较大;ZT、ABA和IAA对萌条生物量的作用较大,其中ZT的特征向量最大.[结论]平茬季节对苗木萌蘖影响显著,且苗木萌蘖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相较于春季和秋季,夏季平茬对萌蘖作用较大的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均不占优势.应综合考虑苗木生产用途的需求选择平茬季节,同时可根据研究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萌蘖能力.


小贯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黄板悬挂朝向对其的诱集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2016—2021年田间定点调查,研究茶园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发生规律及黄板悬挂朝向对其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全年大多有2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二高峰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少数年份仅有一个高峰,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虫占比少于若虫;不同悬挂朝向黄板诱杀效果为南北向>北向>东西向>东向、西向和南向.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 发生规律 黄板 悬挂朝向 诱集效果


云南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特征化学成分测定及对比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云南野生多穗柯甜茶和云抗10号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差异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等方法测定了两者制成的蒸青茶样和红茶样品的常量生化成分和特征甜味成分.并结合国标感官审评方法,明确了野生甜茶特异甜味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同时对比分析了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制成相对应茶样的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含有的特异甜味成分为二氢查尔酮类化合物,其蒸青样中含量达到11.26%,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水溶性糖与多糖,而不含云抗10号中山茶科植物特有的茶多酚、茶氨酸和咖啡碱.甜茶中酪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等几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云抗10号;试验茶样中不但含有较多的钾、钙、镁、磷等常量元素,还含有铁、锌、锰、铜、铬、镍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制成不同茶类在汤色、香气和滋味等方面都与传统大叶种茶类有较大差异,其滋味主要表现为甜醇甘爽,具有甘草的香气与清甜滋味.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云南野生甜茶的常量生化成分与特异甜味成分,并与云南代表性茶树品种云抗10号进行了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差异对比分析,两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上均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云南野生甜茶;云抗10号;二氢查耳酮;红茶;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


植物诱抗剂AHO联合茎尖培养脱除马铃薯S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植物诱抗剂3-丙酮基-3-羟基羟吲哚(3-acetonyl-3-hydroxyoxindole, AHO)联合茎尖培养从试管苗中脱除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Y病毒(PVY)的方法和效率。取PVS侵染的‘定薯3号’和‘定薯4号’以及PVY侵染的‘靖薯3号’和‘靖薯4号’的壮芽,茎尖剥离后培养至4~5个叶片,用100 mg/L植物诱抗剂AHO水剂喷施试管苗,每隔2 d喷施一次,共3次,末次喷施2 d后取茎尖剥离培养,获得再生试管苗。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ELISA、荧光定量RT-PCR检测再生试管苗的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AHO对4个品种的马铃薯试管苗生长无影响,用AHO处理后再茎尖剥离培养,脱毒率均高于未处理的对照;检测结果还显示AHO处理的马铃薯再生苗的带毒量也低于未处理的对照,且随处理次数增加带毒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植物诱抗剂AHO联合茎尖剥离培养方法可以提高脱除PVS、PVY的效率,获得无病毒核心苗。
关键词: 3-丙酮基-3-羟基羟吲哚 茎尖培养 马铃薯S病毒 马铃薯Y病毒 病毒脱除


不同外源物质对百香果生长及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筛选促进百香果生长并利于其果实矿质养分积累的外源物质.[方法]以'台农1号'百香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喷施多效唑(PP333)600倍液、0.3%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40 mg/L的赤霉素(GA)溶液和清水(对照)4个处理,每10 d喷1次,共3次,观测百香果植株的节数量和节间长度,对主蔓长、茎粗、开花数量和挂果数量进行动态监测,在盛果期分析果实品质并测定叶片和果实的矿质养分含量,探究不同外源物质对百香果植株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喷施PP333可显著抑制百香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P<0.05),主蔓长和节间长度分别缩短了38.55%和44.05%,整个观测时期的花量和果量均有所减少,单株总产量下降53.65%.喷施KH2PO4和GA可以促进主蔓生长,使花、果量分别增加了19.26%和23.71%.此外,喷施KH2PO4可显著提升百香果的果实品质(P<0.05),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0.73%,可滴定酸含量比对照低0.17%.喷施不同的外源物质均能影响百香果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对大量元素吸收的影响尤为明显.喷施PP333、KH2PO4和GA后,果实和叶片中N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喷施PP333后,百香果叶片P含量显著升高,叶片K、Zn含量以及果实K、Zn、C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喷施KH2PO4后,叶片P、K、Mg含量以及果实K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喷施GA后,叶片Ca含量、果实P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中,叶片和果实中微量元素Fe和Cu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喷施0.3%的KH2PO4溶液可有效促进和平衡百香果对养分的吸收,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在生产实践中推荐使用.
关键词: 外源物质;百香果;产量;品质;矿质养分


杀菌剂对甘肃省荞麦主要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草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害严重影响了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荞麦主要病害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甘肃省荞麦的6种靶标病原菌和7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链格孢叶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葡萄孢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葡萄孢斑点病(Botrytis polygoni)、离蠕孢叶枯病(Bipolaris zeae)、轮斑病菌(Didymella rhei)和匍柄霉褐斑病(Stemphylium vesicarium)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杀菌剂分别为80%代森锰锌(EC50:?0.0304?mg·L?1)、80%多菌灵(EC50:?0.0490?mg·L?1)、80%代森锰锌(EC50:?0.0525?mg·L?1)、20%苯甲·咪鲜胺(EC50:?0.0418?mg·L?1)、40%嘧霉胺(EC50:?0.?0684?mg·L?1)和80%代森锰锌(EC50:?0.0105?mg·L?1).80%代森锰锌对其中5种病原菌(链格孢叶斑病菌、灰霉病菌、葡萄孢斑点病菌、轮斑病菌和匍柄霉褐斑病菌)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筛选了甘肃荞麦病害的防治药剂,为荞麦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荞麦;叶斑病;灰霉病;褐斑病;叶枯病;代森锰锌;有效中浓度


侵染凤仙花的菜豆金色花叶病毒的鉴定及基因组结构分析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进行病毒病害调查时发现1株疑似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侵染的凤仙花植株,其症状表现为叶片皱缩和花叶.利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分析,获得YN6198-28和YN6198-31两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DNA-A全长序列,长度均为2 763 bp,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其中YN6198-28核苷酸序列与越南丁香黄脉病毒(Ludwigia yellow vein Vietnam virus,LuYVVNV)相似性为94.90%,表明该分离物是LuYVVNV1个分离物.重组分析发现,YN6198-28是种间重组病毒,其主要亲本为丁香黄脉病毒(Ludwigia yellow vein virus,LuYVV),次要亲本为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Ageratum yellow vein China virus,AYVCN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