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蒜芥茄SsWRKY1基因克隆及黄萎病病原菌胁迫下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蒜芥茄WRKY1基因(SsWRKY1),并分析其在黄萎病病原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探究WRKY1基因在野生蒜芥茄黄萎病抗性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SsWRKY1基因,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GFP融合蛋白表达法对WRKY1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sWRKY1基因在不同组织及接种黄萎病病原菌后不同时间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9种野生茄材料接种黄萎病病原菌后的病情指数与WRKY1基因表达变化量的相关性.[结果]克隆获得的SsWRKY1基因(GenBank登录号MZ846202)ORF序列长度为1224 bp,编码407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4.87 kD,理论等电点(pI)为6.91,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符合转录因子特征.Ss-WRKY1蛋白含有2个WRKY保守结构域和C2H2型锌指结构,属于Ⅰ类WRKY转录因子,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7.13%)、β-折叠(4.67%)、无规则卷曲(73.71%)和延伸链(14.50%)组成.SsWRKY1蛋白与番茄、野生潘那利番茄、野生番茄、马铃薯WRKY1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SsWRKY1基因在根和茎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叶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下同).黄萎病病原菌接种后不同时间,SsWRKY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无菌水接种),但仅在24 h时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9种野生茄材料接种黄萎病病原菌后的病情指数与接种前后WRKY1基因表达变化量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sWRKY1属于第Ⅰ类WRKY转录因子,序列高度保守,在细胞核中表达,其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黄萎病菌胁迫后该基因的表达下调,推测WRKY1在野生茄黄萎病抗性中起负调控作用.
关键词: 蒜芥茄 WRKY转录因子 黄萎病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兰花新品种'云科高1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兰花新品种‘云科高1号’是以莲瓣兰(Cymbidiumtortisepalum)为母本,金蝉兰(Cym.gaoligongense)为父本选育而成。叶片为半垂形,从基部约一半以上长度向外弯曲生长,叶尖下垂,株形较松散。花色为黄色,花期9—11月。耐寒性较强,冬季–5℃条件下无冻害,耐–8℃低温。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云南松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云南松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方法]以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采用两因素三水平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和6-芐基腺嘌呤(6-BA)后测定苗木的根系形态及其生物量.[结果]不同质量浓度IAA与6-BA配施处理间云南松苗木的主根长、平均直径、根细度、主根生物量和根冠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侧根生物量、根生物量、主根/侧根生物量)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IAA质量浓度为300 mg·L-1与6-BA质量浓度为100 mg·L-1配施时,云南松苗木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侧根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均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IAA和6-BA喷施没有改变云南松苗木主根生长(主根长和主根生物量)及根冠比投资分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的响应集中体现在侧根生长上,且主根生长速度低于侧根生长速度,生物量投资上也呈现主根生物量低于侧根生物量.[结论]云南松苗木根系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各指标共同响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添加.


云当归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中药材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云当归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以及氮、磷、钾、钙、镁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为云当归的丰产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年生云当归为研究对象,缓苗后每隔20 d田间取样一次,分别测定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的量.结果:云当归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趋势.生育前期主要以茎、叶的干物质积累为主,后期干物质转移到根部;0~40 d云当归处于返青时期,植株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较少;40~120 d是植株快速生长期,100~160 d是云当归根的快速膨大期,干物质向根转移,根质量持续增长.氮、磷、钾元素吸收量在120 d达到最大,积累量分别为2416.58 mg/株、319.00 mg/株、1849.02 mg/株,钙、镁元素吸收量在140 d达到最大,积累量分别为425.84 mg/株、129.42 mg/株.云当归对5种元素的吸收量表现为氮>钾>钙>磷>镁,元素吸收比例为氮:磷:钾:钙:镁=18.67:2.46:14.29:3.29:1,干物质积累和各营养元素吸收呈正相关.结论:云当归返青期生长缓慢,养分需求较少,应少施肥;40~120 d是快速生长期,也是肥料吸收和利用的关键时期,此时要及时追施氮肥、钾肥满足生长的营养需求,磷肥以基肥施用为宜;100~160 d是根的快速膨大期,钙、镁肥吸收量最大,应增加钙、镁肥的施用,以利形成较高产量.


滇水金凤LWD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D40是转录因子大家族,具有调节花青素苷生物合成、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功能,LWD(LIGHT-REGULATED WD)基因是该家族中已知的生物钟调节因子,但目前有关植物LWD基因的报道较少,其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为探究LWD基因对滇水金凤花色的影响,本研究以滇水金凤花器官为材料,采用RT-PCR等技术克隆得到2个滇水金凤LWD基因,分别命名为IuLWD1和IuLWD2,其cDNA全长分别为1041 bp和1032 bp,分别编码347个和344个氨基酸.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显示,IuLWD1和IuLWD2的GC含量分别为46%和50%,相对分子量分别为38838.47 kDa和39029.65 kDa,理论等电点分别为4.71和4.70.IuLWD1和IuLWD2的不稳定指数分别为53.60和52.58,均属于不稳定蛋白;其总平均亲水指数分别为–0.388和–0.366,均为亲水性蛋白.结构域分析显示,IuLWD1和IuLWD2均含有6个典型的WD40-repeat保守结构域,属于WD40超家族.多序列比对发现,IuLWD1和IuLWD2氨基酸序列与牡丹、葡萄及杨梅等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IuLWD1与葡萄和牡丹聚为一支,同源性达85%;IuLWD2与杨梅聚为一支,同源性达90%,然后共同聚类在一支,推测2个基因为旁系亲缘关系.qRT-PCR分析表明,IuLWD1和IuLWD2基因在4种不同花色滇水金凤及其4个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均以深红色表达量最高,白色表达量最低,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与花色呈正相关,且IuLWD1基因的表达量高于IuLWD2基因的表达量,表明IuLWD1和IuLWD2基因均在滇水金凤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中发挥了作用,且IuLWD1基因对滇水金凤花色形成的调控作用更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滇水金凤花色形成及变异机理、凤仙花花色改良及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蓝莓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采用叶片涂抹接种法测定其致病性,并于室内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发病蓝莓叶片分离得到3株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代表菌株LC-1菌落呈深棕色,菌丝白色至浅红棕色;大型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长303~410μm,分枝末端产生2~4个瓶梗;囊泡棒状,大小为(12~30)μm×(2~5)μm;大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圆柱形,两端半圆形,大小为(48~82)μm×(4~7)μm.采用Act,H3,EF-1α和β-tub 4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LC-1与柯氏丽赤壳菌(Calonectria col-hounii)聚在同一分支.蓝莓叶片接种菌株LC-1后出现典型的叶斑症状.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该病原菌鉴定为柯氏丽赤壳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该菌对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最好,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甘氨酸.


4个猕猴桃品种在云南省石漠化地区的引种表现
《中国南方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云南省西畴县石漠化地区种植的猕猴桃品种,引进东红、金艳、翠玉和寻猕196等4个猕猴桃品种,观察了这些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特性、果实性状,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进的4个猕猴桃品种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果实成熟期差异较大,以东红最早,金艳最晚,早晚差异达42 d;萌芽率以翠玉最高,为86.00%;果枝率及着果率均以金艳最高,分别为82.00%和79.00%;翠玉及寻猕196的单株产量分别达到41.57 kg及42.53 kg,显著高于东红及金艳;单果质量最大的为金艳,达到了116.97 g,最小的为东红,为92.99 g;可溶固形物以金艳及东红较高,分别为17.50%及17.17%,显著高于翠玉和寻猕196;可滴定酸寻猕196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为15.19 g/kg;维生素C以翠玉最高,为159.00 mg/100 g。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排序为东红、金艳、翠玉及寻猕196。引进的这4个猕猴桃品种均适合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石漠化地区种植,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优先选择东红及金艳猕猴桃。如考虑到成熟期及果肉颜色等因素,也可同时发展东红、金艳、翠玉和寻猕196等品种。
关键词: 猕猴桃 引种 石漠化地区 物候期 生长特性 果实品质


联苯肼酯和氟啶虫胺腈混配对朱砂叶螨和桑粉虱的防效
《中国植保导刊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对朱砂叶螨和桑粉虱均具防治作用的杀虫(螨)剂,通过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摸索联苯肼酯和氟啶虫胺腈的增效配比,发现两者以有效成分质量比5.25∶330和4.5∶440混配对朱砂叶螨的增效作用最大,LC50分别为53.35、52.86 mg/L,共毒系数分别为120.41、120.61.通过田间药效试验也验证了这两个混配组合对朱砂叶螨和桑粉虱具有较高防效,可以实现1次施药同时防治桑园2种害虫的目的 .


油棕在云南保山干热河谷区引种适应性初步评价
《中国油脂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油棕在干热河谷地区的生长表现,于2011年从海南引进‘热油2号’‘热油4号’‘热油6号’和‘热油8号’4个油棕品种在云南保山干热河谷区试种,并按照农业农村部油棕品种区域适应性试种观测相关技术规范开展抚管和观测。经过多年引种观察,4个油棕品种在云南保山干热河谷区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其中‘热油2号’株高、茎高、年新增叶片数、冠幅生长量最大,‘热油4号’果穗性状、果实性状表现最优,可作为生产上小规模试验性试种材料推广种植。


云南4种野生猕猴桃基因组大小测定与比较
《中国南方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野生美味猕猴桃(20DHD-3)、中华猕猴桃(20XSD-13)、京梨猕猴桃(20LHDZ-5)及显脉猕猴桃(20CJ-14)资源的嫩叶为材料,选用1种常用的细胞解离液(mGb),利用基因组大小已知的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玉米(Zea mays) B73为内参,以中华猕猴桃栽培品种红阳为对照,对4种野生猕猴桃的基因组大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京梨猕猴桃、显脉猕猴桃4个野生资源和中华猕猴桃栽培品种红阳的基因组大小(1 C值)分别为1.92、1.89、1.49、0.70和0.65 pg,两两间差异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