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南高海拔粳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云南高海拔(2 700 m)粳稻产量较低的情况,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前控后促施肥、缓控释肥替代、增施穗肥处理的产量分别为6.50、5.98、5.63、5.57 t/hm~2,比对照分别增产24.05%、14.12%、7.44%、6.30%,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氮肥后移处理(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和复合肥300kg/hm~2,不施分蘖肥,促花肥施尿素45 kg/hm~2,保花肥施尿素45 kg/hm~2)能促进二次枝梗数的分化,增加群体颖花量,齐穗期倒3叶、倒4叶SPAD差值小,其LAI大,获得最大增产。


云南蔗区春夏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调查
《中国植保导刊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云南蔗区春夏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情况及特性,于2019—2021年对云南16个病虫暴发流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田块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螟害枯心率平均17.3%~56.3%,严重者高达84.0%;感病品种黑穗病病株率平均14.8%~89.7%,严重者高达100%,新台糖1号、粤糖93-159、粤糖00-236、柳城05-136等抗病力强,病株率平均0~5.5%,最高达7.6%。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区域均在海拔1 200 m以下蔗区。应用10%杀虫单·噻虫嗪或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对甘蔗大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注重海拔1 200 m以下蔗区病虫监测,抓好3—5月第1、第2代螟害枯心苗防控,加大推广应用抗病优良品种,以实现品种合理布局,控制甘蔗黑穗病发生流行。


水稻前控后促施氮技术增产机理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云南水旱轮作区水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实现减氮增效的绿色生产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以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供试材料,于2016和2017年,在大田条件下设4种氮肥施用模式:不施氮的空白区(N0)、当地农户常规施氮技术(CK,N总量270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5:5:0:0)、均衡施氮技术(BNF,N总量216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2.5:2.5:2.5:2.5)和前控后促施氮技术(FCBP,N总量162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0:0:6:4),比较研究不同施氮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不同施氮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与CK相比,2016年BNF和FCBP处理分别增产19.23%和21.93%,2017年分别增产11.70%和27.04%.FCBP处理减肥增效作用更明显,水稻季不施基肥和分蘖肥,通过穗肥的调控,稳定了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显著提高.随着氮肥减量后移,氮肥农学利用率大幅度提高,2016年BNF和FCBP处理分别提高165.20%和280.45%,2017年分别提高105.02%和313.42%.另外,FCBP处理能够有效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降低高峰苗数,提高茎蘖成穗率,延长水稻穗分化期,促进倒二叶和剑叶的伸长,高效叶面积率和实粒叶比较高,抽穗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因此,云南水旱轮作区应用前控后促施氮技术可以实现水稻减肥增效的目标.


干旱胁迫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甘蔗的光合及生理作用对提高甘蔗品质与产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以第十四轮全国区试品种中3个品种云蔗11-1074、云瑞12-263、粤甘52号和新台糖22号(ROC22)为供试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甘蔗形态特征、光合作用以及生理反应的变化规律.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称重控制土壤含水量,在甘蔗伸长期设定干旱3 d、干旱6 d、干旱10 d和复水10 d4个处理,测定甘蔗光合指标和生理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4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经干旱10 d后,各参试品种绿叶率、叶片含水率显著降低.光合指标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F.降低,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胞间C02浓度上升.4个品种中粤甘52号光合指标受影响最大.干旱胁迫10 d时4个甘蔗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整体增加,CAT和GR活性变化更加明显,可溶性糖含量有所提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减少,MDA含量逐渐升高.云瑞12-263的SOD和CAT活性较高;ROC22有着较高的GR活性;云蔗11-1074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云瑞12-263含量最低.复水后,4个品种受干旱胁迫的影响得到一定缓解,粤甘52号光合能力恢复性较强但其它方面则未有好的表现.在生长能力方面,ROC22和云瑞12-263受干旱胁迫影响小,云蔗11-1074和粤甘52号受影响较大.结合平均隶属函数值对甘蔗抗旱性进行排序为:云瑞12-263>ROC22>云蔗11-1074>粤甘52号.[结论]干旱胁迫条件对4个甘蔗品种的形态变化、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均产生影响,参试品种中云瑞12-263的各项光合指标均高于其它3个品种,可以对此品种进行进一步研究挖掘抗旱基因用于育种.


勐库大叶茶蛋白降血脂肽的酶解制备及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碱提酸沉法提取的勐库大叶茶蛋白为研究对象,以牛磺胆酸钠结合能力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勐库大叶茶蛋白降血脂肽的制备工艺,并对最优工艺条件下的酶解物进行降血脂活性评价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勐库大叶茶蛋白降血脂肽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胃蛋白酶酶解3 h、pH2.1、底物浓度2.7%、酶底比0.3%、温度37℃,此条件下酶解物的牛磺胆酸钠结合率为(70.92%±0.12%).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茶叶蛋白酶解物在牛磺胆酸钠结合能力(EC50=6.466 mg/mL)、胰脂肪酶抑制作用(IC50=0.310 mg/mL)和胆固醇酯酶抑制作用(IC50=1.557 mg/mL)三个体外降血脂活性评价指标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活性.氨基酸分析表明,所得勐库大叶茶蛋白降血脂肽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34.35%)、疏水性氨基酸(31.94%)和酸性氨基酸(41.06%).
关键词: 勐库大叶茶蛋白;酶解;降血脂肽;响应面优化;降血脂活性;氨基酸组成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新烟碱类杀虫剂已经成为全球用于土壤和种子处理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由于其用量大、水溶性高、持久性强,在水和沉积物中的存在呈上扬之势,其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以及对非目标生物构成生态风险.因此,建立更加灵敏、准确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残留分析方法引起全球关注.本文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残留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子印迹微萃取、亚临界水萃取等;检测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电化学法、酶免疫检测法等,并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分析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云南弥勒甘蔗褐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10月,在云南弥勒甘蔗示范基地(23.92° N,103.33° E)发现'云瑞10-187'和'福农11-2907'高感甘蔗褐条病,发病率为50%~80%.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采集病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以期为该病害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形态特征、核糖体RNA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将病原菌鉴定为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是云南省甘蔗褐条病病原菌新记录种,丰富了甘蔗褐条病病原菌信息,为后续其他蔗区褐条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云南干热河谷区"阳光玫瑰"新型避雨栽培模式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干热河谷区,气候炎热,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全年基本无霜,现有避雨设施栽培大棚,温度过高,通风透气性差,容易产生白粉病,白粉病危害严重,新型避雨栽培棚,棚架高,四周不覆盖膜,通风透光性好,顶部覆盖以色列功能膜,高温时能吸热,低温时能保温,使用寿命年限长,降低综合成本,还原自然环境条件,减少白粉病的发生.
关键词: 干热河谷;避雨栽培;阳光玫瑰;白粉病


芒果切叶象甲虫体大小和形状的两性异形分析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芒果切叶象甲虫体大小和形状的两性异形,我们基于多元统计和几何形态测量学定量分析了雌雄成虫的11个共有形态指标和胸、腹部形状两性间差异.结果显示:所有测量的形态指标中只有喙前段长分布范围在雌雄间不存在重叠;雌性喙后段长显著小于雄性(P<0.05),而鞘翅长、鞘翅宽、体高、腹长、前胸背板宽、头宽、喙前段长及喙全长皆显著大于雄性(P<0.05);前胸背板长与头长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P>0.05);喙后段长、喙全长及腹部大小在两性中差异程度较大,而前胸及头部大小在两性间差异较小;雌性的腹部形状与雄性相比较为圆润,并有向外扩张的趋势.因此,该虫虫体大小和形状存在明显的两性异形.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雌性成虫的触角位于喙近基部1/4处而雄性成虫触角位于喙近基部约2/5处来100%准确地确定其性别.
关键词: 芒果切叶象;形态差异;性别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