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esistance(模糊匹配)
174条记录
21个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鉴定与评价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甘蔗品种对甘蔗螟虫的抗性,以期为抗虫品种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自然种群接虫方法,研究不同甘蔗品种苗期和生长中后期螟害水平。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的抗性。【结果】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危害造成的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和株虫孔数等存在显著差异。21个甘蔗品种分为4个抗性等级。第1级1个品种(ROC10),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低;第2级包括4个品种(粤糖60号、柳城05-136、桂糖29号、粤糖55号),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低、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3级包括9个品种(福农38号、桂糖31号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中等、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4级包括7个品种(福农39号、德蔗03-83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高。【结论】甘蔗品种和生育期影响螟虫的发生,不同品种对甘蔗螟虫抗性水平存在差异。

关键词: 甘蔗螟虫 甘蔗品种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筛选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抗虫性及其影响产量的水稻关键生育期,为抗虫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利用苗期和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成株期(移栽期—乳熟期)田间自然种群发生鉴定等方法,测定了云南籼稻区31个水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虫性及其产量。结果表明,苗期有7个品种表现高抗,23个品种表现中抗—中感,1个品种表现高感;分蘖期有20个品种表现高抗,有11个表现中抗—中感;成株期田间自然种群鉴定,31个品种成株期白背飞虱田间自然种群的累计虫量都超过了对照品种TN1,均表现为感虫。单株接虫鉴定多数品种表现抗虫,而大田期自然种群鉴定则全部表现为感虫,一定程度说明了云南籼稻区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具有耐害性而无抗生性。移栽期、孕穗期、抽穗期百丛虫量与有效穗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移栽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的百丛虫量是造成有效穗数少和产量低的关键因子。移栽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是防治白背飞虱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白背飞虱 抗虫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性评价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全面掌握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能力,为挖掘具有特色的家蚕抗病材料及培育适应当地的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龄起蚕经口添食相同浓度病毒、逐日调查存活率的方法,对200个家蚕品种(品系)进行Bm NPV抗性评价和筛选;并通过接种后每日存活数、各发育时期存活率等指标分析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Bm NPV的抗性水平、发病死亡规律、不同抗性品种的发病死亡时期及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抗性差异。【结果】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抗Bm NPV的品种有731、795、854B、872A、966B、B黄肉色茧、P50、山河B、选二甲白和竹印,感病品种包括955、242A、242B、963B、DW3、锦秀A、锦秀B、日、野乙和云夏A油。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首次出现死亡差异的时间截点分别是接种后96和48 h,二者相差48 h;部分抗病品种在秋季对Bm NPV的抗性水平低于春季;同一家蚕品种A系和B系的抗病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大多数品种的抗Bm NPV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其中P50为Bm NPV抗性最强品种。对未知品种进行抗Bm NPV测定时,可选择接种后168 h作为抗性评价的时间截点。

关键词: 家蚕品种 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抗性评价 云南蚕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1个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鉴定与评价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甘蔗品种对甘蔗螟虫的抗性,以期为抗虫品种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自然种群接虫方法,研究不同甘蔗品种苗期和生长中后期螟害水平.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的抗性.[结果]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危害造成的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和株虫孔数等存在显著差异.21个甘蔗品种分为4个抗性等级.第1级1个品种(ROC10),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低;第2级包括4个品种(粤糖60号、柳城05-136、桂糖29号、粤糖55号),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低、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3级包括9个品种(福农38号、桂糖31号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中等、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4级包括7个品种(福农39号、德蔗03-83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高.[结论]甘蔗品种和生育期影响螟虫的发生,不同品种对甘蔗螟虫抗性水平存在差异.

关键词: 甘蔗螟虫 甘蔗品种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怒江地方花魔芋资源增产性与抗病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对怒江地方花魔芋资源的增产性(生育期、重量增长率、繁殖倍数)和软腐病抗性进行了试验观察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受干旱影响下,怒江花魔芋试验材料生育期157~163 d,平均为160.68 d,重量增长率(膨胀率)为49.58%,繁殖倍数为4.77,生育期比对照材料(永胜花魔芋)长0.84 d、重量增长率高3.29个百分点、繁殖倍数高0.25倍,表明怒江花魔芋增产性比对照稍强。怒江花魔芋试验材料茎干离体接种24 h病斑长为6.92 cm,比对照短2.02 cm,接种48 h后无区别;叶片离体接种24 h病斑面积为0.46 cm~2,比对照材料(富源花魔芋)小0.45 cm~2,接种48 h为4.03 cm~2,比对照材料小2.61 cm~2,表明怒江花魔芋对软腐病病原菌敏感,无抗病能力,但耐病性比对照材料强。试验结果可以为怒江花魔芋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怒江花魔芋 资源 增产性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树品种对茶饼病抗性鉴定初探

辽宁农业科学 2017

摘要:通过对14个不同茶树品种开展了不同年度田间抗性鉴定工作,结果表明:14个品种均不同程度的感染茶饼病,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按照抗性分级标准分别属于高抗或中抗品种。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茶饼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小麦重要生产品种及国外材料在云南的抗白粉病表现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中国小麦生产上主要抗白粉基因、重要生产品种及国外小麦材料对白粉病的田间抗性状况,采用自然鉴定法,在2012-2013年对Pm2、Pm4a、Pm4b、Pm2+6、Pm8及Pm21等6个抗白粉基因、46个中国小麦重要生产品种及66份国外小麦材料在云南临沧、德宏、大理、玉溪、昆明和昭通等6个代表性地点进行成株期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该6个抗白粉病基因抗性已逐渐丧失,压缩含Pm8及Pm21的小麦品种面积已迫在眉睫,Pm2、Pm4a、Pm4b和Pm2+6,也应合理利用。中国小麦生产品种整体抗白粉病水平低,46个品种中,没有1个在云南2年6点均表现抗性,6个品种仅在1个点表现感病,18个品种在2个点表现感病,22个品种在3个点以上表现感病。66个国外小麦材料中,只有Hybrid 46和Heines Kolben在云南2年6个点均表现抗病,是较稳定的抗白粉病材料。7个材料只在1个点表现感病,29个材料在2点表现感病,28个材料在3个点以上表现感病。说明当前中国白粉病抗源及抗病品种十分缺乏,寻找新的白粉病抗源及培育新的抗白粉病品种,十分紧迫,生产上当务之急是加强监测及应急防控,以确保小麦安全生产。

关键词: 小麦 生产品种 白粉病 抗性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症状和实时定量PCR鉴定不同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病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香蕉枯萎病已成为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通过室内建立不同香蕉品种对枯萎病快速鉴定方法,为大田香蕉抗病品种鉴定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巴西蕉(B)、桂蕉1号(GV)和笔者自主选育的品系云蕉1号(Y)进行枯萎病病菌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 Race 4,Foc TR4)野生型菌株(15-1)温室接种,通过叶片表型和球茎解剖2种病情指数调查并结合实时定量PCR分析,鉴定供试材料的抗感差异并筛选出对枯萎病抗性较好的香蕉材料。【结果】经过3次独立温室接种试验,结果显示云蕉1号病情指数最低,其他品种在接种后枯萎病抗性强弱的表现为Y>GV>B。检测接种后土壤中病原菌含量发现,3个品种之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表明接种条件相对一致。不同香蕉品种在接种25 d后,云蕉1号的球茎病原菌含量较低,与巴西蕉相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与桂蕉1号差异不显著,说明云蕉1号抗病性较好。【结论】本研究通过香蕉枯萎病的室内速鉴定方法表明,云蕉1号对枯萎有较好的耐病性,适合进一步大田筛选。

关键词: 枯萎病 香蕉 实时定量PCR 抗病性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弥渡小菜蛾种群抗药性监测及治理策略

中国植保导刊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浸叶法对云南弥渡田间小菜蛾种群进行了8种杀虫剂毒力测定,并基于抗药性监测结果,制定了对弥渡县小菜蛾轮换用药和水旱轮作相结合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2011年,弥渡菜区小菜蛾种群对丁醚脲、苏云金杆菌敏感,LC_(50)分别为54.64、0.28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2.55、1.07;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中抗,LC_(50)分别为6.37、21.27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28.17、53.19;对茚虫威、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高抗,LC_(50)分别为69.03、13.75、1 114.41 mg/L和24.50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132.74、114.55、313.92和1 224.9。通过抗药性治理,到2014年弥渡菜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明显下降,对氯虫苯甲酰胺由2011年的中抗恢复至敏感水平,对茚虫威由高抗下降至接近低抗水平,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由1 224.9下降到652.75,对丁醚脲和苏云金杆菌处于低抗水平;对溴虫腈的抗性水平年度间变化不大,抗性倍数31.05~53.49,一直处于中抗水平。

关键词: 小菜蛾种群 杀虫剂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部分小麦抗条锈基因及生产品种在云南的抗性表现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部分小麦已知抗条锈基因及我国小麦当前主要生产品种的抗条锈性变异状况,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2012-2013年,采用田间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法,对21个抗条锈单基因系、15个聚合基因品系及67个小麦生产品种在云南6个地点进行抗性监测。结果表明:Yr27、Yr(7,22,23,Le1,Le2)和Yr(30,Sk,QYR3,QYR4,QYR5,QYR6,QYR7)在云南2年6点都表现稳定的抗性;Yr15、Yr25、YrSu92和Yr(27,Slk)在2年6点中,仅1个点感病且病情指数较低;Yr17、Yr18、Yr24、Yr26、Yr30、Yr32、YrA、YrSp、Yr(1,Ky1,Ky2)、Yr(3a,V23,+)、Yr(A,H)、Yr(Ab,Alb)、Yr(Gui1,Gui2,Gui3)、Yr(8,19,Com)或2年在相同或不同点表现感病,或1年在2点以上表现感病,表明这些基因抗性有丧失趋势;Yr1,Yr2,Yr5,Yr6,Yr7,Yr8,Yr9,Yr10,YrSu,Yr(3a,4a,16),Yr(3a,ND,+),Yr(10,Mor),Yr(17,29,P1,P2),Yr(Ju1,Ju2,Ju3,Ju4),在2年2点以上都表现感病,表明这些基因抗性可能已经丧失。当前在国内被认为有效的抗条锈基因Yr5,Yr10,Yr15和Yr26中,除Yr15抗性相对稳定外,其余3个田间抗性已逐渐丧失。67个国内生产品种或抗源,或多或少,或1年或2年都表现感病,条锈病抗性水平很低,寻找新的抗源并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基因 品种 抗性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