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666条记录
甘蔗遗传转化中不同阶段潮霉素抗性筛选

中国糖料 2010

摘要:以新台糖22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潮霉素(Hyg)为选择性试剂,以确定甘蔗遗传转化时的最佳筛选浓度。结果表明:潮霉素对不同阶段培养基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在甘蔗遗传转化时3种培养基的抗性筛选浓度分别以50、30、30mg/L为佳;在分化培养基内的毒性作用比在诱导培养基内更快、效果更好,故遗传转化时可直接将Hyg用于分化培养基进行抗性芽筛选试验。

关键词: 甘蔗组织培养 潮霉素 抗性试验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洱茶泡腾片制备工艺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一相混合湿法制粒制备普洱茶泡腾片;通过对比实验选取辅料,并以正交实验方法优化实验配方;根据药典对产品进行了相关的质量分析.研究制得的产品可基本保持普洱茶的汤色和口味,制粒、压片效果好,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规定.

关键词: 普洱茶 泡腾片 湿法制粒 工艺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地、技术进步与粮食安全研究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1980~2007年粮食自给率的研究,运用回归方法分析了可能影响中国粮食自给率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履行了对世界的承诺,表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另外,中国粮食方面的大国效应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量完全可以解决中国人口增量的需求;土地对于中国粮食自给率的影响不显著,表明中国粮食产量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粮食亩产的提高,土地贡献率不大,原因在于中国不断增加的投入。因此,通过政策增加投入和调动农民积极性,才能保障中国粮食产量,确保中国粮食自给率。

关键词: 粮食自给率 大国效应 投入 粮食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雄野生稻黑壳基因的分子定位及遗传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具有黄色颖壳的亚洲栽培稻品种RD23为轮回亲本与具黑色颖壳的长雄野生稻进行杂交后用RD23回交,获得颖壳颜色有分离的1个BC6F1定位群体.对该群体研究发现,颖壳颜色符合1(黑色)∶1(黄色)的分离比例,表明长雄野生稻黑色颖壳性状是受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通过微卫星标记做基因型分析,将控制黑色颖壳的基因定位在第4染色体RM1155-RM1142之间,暂时命名为Bh-4(t).

关键词: 黑色颖壳 长雄野生稻 亚洲栽培稻 分子定位 Bh-4(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加土壤温度对高海拔生态区水稻分蘖成穗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高海拔寒冷稻作区,通过晒水池增温进行温水灌溉和垄作栽培提高土壤温度。垄作栽培、温水灌溉在移栽后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土壤日平均温差分别比常规栽培(对照)高2.94℃和0.57℃。通过调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水稻的分蘖发生数量和质量,探讨增加土壤温度对水稻分蘖发生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丽粳10号垄作栽培、温水灌溉成穗率比对照分别高14.59和0.14个百分点,大白谷分别高12.08和2.09个百分点。丽粳10号垄作栽培、温水灌溉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3.79%和10.82%,大白谷分别高13.35%和11.54%。土壤增温可促进高寒生态区水稻早发和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分蘖,优化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和产量。

关键词: 水稻 成穗率 高海拔 土壤温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分离群体的构建和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离群体是甘蔗基因发掘的重要前提条件,开展甘蔗分离群体数量性状及分子标记数据的评价研究,为甘蔗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对甘蔗杂合商业品种与野生种割手密远缘杂交的F1群体(Co419×Y75/1/2)的产量性状(有效茎数、单茎重、株高、茎径、公顷产量)和糖分性状(蔗汁糖度、锤度、商业糖分)的频率分布、变异系数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12对AFLP引物和36对SSR引物获得的505个分离标记进行χ2检测。研究结果表明,F1群体的产量和糖分性状符合正态分布,变异丰富,并表现为明显的超亲分离,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AFLP和SSR标记的分离比例检测表明,群体单双剂量标记的检出比例为52%,共获得179个单剂量标记和82个双剂量标记,其中有24对AFLP和SSR引物的单双剂量标记检出比例大于50%,属于比较有效的PCR引物。通过本研究,确认了该群体适合开展遗传连锁作图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同时单双剂量标记的获得和高效引物的筛选都将为后续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条件。

关键词: 甘蔗 分离群体 数量性状 AFLP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象在不同豆类上的生长发育及产卵选择性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25℃恒温条件下,饲养观察了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Linn.)]对不同豆种的产卵选择性、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幼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结果表明,供试的17种豆粒上绿豆象的着卵率均达80%以上,且不同豆种粒上产卵量差异显著(P<0.01),卵在不同豆种上的孵化率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卵孵化后,幼虫仅在蚕豆、绿豆、红皮豇豆、豌豆、黑豆、红小豆、大豆上可蛀入危害,蛀孔数分别为3.00±0.25,2.00±0.18,3.50±0.09,2.50±0.21,4.50±0.10,2.00±0.22,2.50±0.17蛀孔/豆,差异显著(P<0.05)。在蚕豆、绿豆、红小豆、红皮豇豆、黑豆、大豆粒上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0.63±0.12)%,(54.84±0.09)%,(44.40±0.08)%,(46.33±0.11)%,(66.88±0.10)%,(45.71±0.11)%,(21.59±0.21)%;雌虫的产卵期分别为(4.24±1.58)d,(5.10±0.22)d,(5.40±0.26)d,(5.21±1.25)d,(5.30±0.38)d,(4.63±0.41)d和(4.30±0.80)d,差异不显著(P>0.05),卵历期分别为(5.01±0.15)d,(4.30±0.05)d,(4.10±0.08)d,(5.10±0.18)d,(4.30±0.07)d,(4.20±0.14)d及(4.51±0.16)d,差异不显著(P>0.05);幼虫的平均历期分别为(33.40±4.85)d,(31.60±1.78)d,(28.22±3.56)d,(30.91±2.49)d,(27.30±1.98)d,(29.50±1.93)d及(36.70±4.97)d,差异显著(P<0.05)。不同豆种上绿豆象雄虫寿命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雌虫寿命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绿豆象 生长发育 豆类作物 产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报春花种质资源分布特点及观赏类型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摘要:云南省报春属(Primula)植物有138种,主要分布于滇西北部高山地区,从海拔1000 m到4500 m均有分布。介绍了云南报春花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观赏类型,并对云南报春花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云南 报春花 种质资源 分布特点 观赏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系谱图和SSR标记分析云南自育优良甘蔗品种的遗传关系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系谱图和SSR标记,研究27个云南自育优良甘蔗品种的遗传关系.品种血缘组成分析表明,27个品种的血缘共包含24个种质,细胞质源主要来自热带种斑扎马新黑潭;早期自育品种由于反复使用少数骨干亲本,如Co419、CP49-50,使得血缘组成整体相似;近期品种加大了对新优良亲本的使用,所含种质数逐渐增多.SSR标记分析表明,27对SSR引物共获得408个标记,多态条带比例平均为93.24%,位点的多态信息量平均为0.9411,表明云南自育优良品种在27个位点上多样性十分丰富.品种的分子聚类与血缘聚类大体上相似,但YZ99-601、YZ65-55与同一组合的其他品种差异较大,需作进一步鉴定,而经钴60辐射诱变品种YF82-682、YF84-FB5与其他品种亲缘关系较远,说明辐射导致品种基因组发生较大变异.

关键词: 甘蔗 血缘组成 种质 相似性系数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花红景天中有害元素的ICP-AES测定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使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联用技术同时测定中药大花红景天中有害微量元素砷、铅、镉和汞的含量。方法对影响分析信号的主要工作条件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结果砷、铅、镉和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46,1.41,0.29和0.31μg/L;其回收率分别为99.26%,102.47%,104.08%和107.66%。结论该法用于中药大花红景天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满意。

关键词: 流动注射 氢化物发生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大花红景天 有害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