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家蚕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BmSuc1表达特征及其对激素的响应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BmSuc1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及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及经昆虫激素处理后的表达变化规律,明确昆虫激素对BmSuc1基因的调控作用,为深入解析BmSuc1基因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Suc1基因在家蚕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及外源激素处理后的表达特征,并通过双链RNA(dsRNA)干扰试验检测家蚕20-羟基蜕皮素(20E)受体基因(USP)干扰效果及BmSuc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BmSuc1基因在家蚕中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丝腺、表皮和血淋巴,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很低或几乎不表达;BmSuc1基因呈脉冲型的表达模式,在家蚕每个龄期的将眠时、五龄后期(上簇前)及预蛹时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利用外源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分别处理五龄第2 d发育良好的家蚕,发现经20E处理后12和18 h,BmSuc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注射0.1%二甲基亚砜(DMSO)的对照组(Ρ<0.01,下同),但在测定时间范围内JH处理组的BmSuc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Ρ>0.05)。以体外转录合成USP基因的dsRNA注射五龄第3 d家蚕,注射后24和36 h,USP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即dsRNA干扰成功。利用RNAi技术干扰USP基因能阻断20E信号转导,致使BmSuc1基因表达受抑制,其相对表达量在干扰USP基因后24和36 h显著下调(Ρ<0.05)。【结论】BmSuc1基因主要在家蚕蜕皮和变态时高表达,暗示其可能参与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添加外源20E可诱导BmSuc1基因转录,而阻断20E信号转导途径会抑制BmSuc1基因表达,即BmSuc1基因作为20E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下游靶基因,直接或间接受到20E信号调控。

关键词: 家蚕 β-呋喃果糖苷酶 BmSuc1基因 20-羟基蜕皮素 保幼激素 表达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内5优1973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内5优1973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优质籼型香稻不育系内香5A与广适优质恢复系云恢1973配组而成的高产抗病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02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内5优1973 高产 抗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属野生种割手密的育种利用进展与探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异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作物育种取得突破的关键。甘蔗(Saccharum spp.)是世界上主要糖料作物,但长期以来遗传改良进展缓慢,制约了甘蔗品种选育取得进一步的突破。甘蔗野生种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是甘蔗属中利用最成功的野生种,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育种潜力无疑是破解这一现状的积极选择。本文简要概述了割手密在遗传多样性及创新利用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割手密创新利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割手密育种潜力的新思路。

关键词: 甘蔗种质资源 创新利用 割手密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产业在云南南盘江流域的发展研究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分析南盘江流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农业为社会经济做的贡献、农业对南盘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南盘流域发展南瓜产业的重要性,总结阻碍南瓜产业在南盘流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建议,供决策者及学者参考[1]

关键词: 南瓜产业 南盘江流域 发展研究 云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蜜蓝宝石葡萄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干热河谷区是国内鲜食葡萄生产的优势区。为丰富优化葡萄品种结构,引进甜蜜蓝宝石葡萄开展区域试验。株行距为1.0 m×3.0 m,采用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V"字形架整形修剪及花果管理。对物候期、生长习性和果实性状等方面进行科学观察,总结出一套适应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包括建园、定植、修剪和花果管理等,为该品种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蜜蓝宝石葡萄 云南干热河谷区 引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碘掺杂碳点过氧化物模拟酶比色探针检测茶叶中痕量Pb(II)

食品科学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Pb(II)对铜、碘掺杂碳点模拟酶的活性调节,建立简单、灵敏测定茶叶中Pb(II)的比色探针新方法。铜、碘掺杂碳点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其模拟酶催化参数符合典型的米氏方程模型。Pb(II)吸附于铜、碘掺杂碳点表面后,可促进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的氧化。Pb(II)在0.27~27.02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将该方法用于Pb(II)含量的测定,其检出限可达到34.3μg/L,实际茶叶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2.41%~101.85%范围内,满足GB 5009.12—2017《食品中铅的测定》中的检测要求。该方法具有简便、稳定、特异性强等特点,其检出限也低于国家规定的食品中Pb(II)含量限值。

关键词: 铜、碘掺杂碳点 过氧化物模拟酶 比色探针 茶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精子发生候选基因PYGO2的分离、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分离猪PYGO2编码区序列,获悉该基因mRNA组织表达模式、蛋白质结构特征、细胞中的分布和定位,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本研究首先利用RT-PCR从成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睾丸组织中克隆PYGO2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解析其基因结构并对蛋白质进行多种功能分析,比较多个哺乳动物PYGO2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然后利用qPCR技术检测PYGO2在15个组织中的mRNA表达情况;最后通过构建pEGFP-C1-PYGO2融合表达载体,转染猪睾丸细胞(ST),确定PYGO2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PYGO2基因CDS长1 221 bp,编码406个氨基酸(基因和氨基酸号分别为KY644518和AVB77243.1),定位在猪4号染色体;PYGO2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N端和C端均疏水;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分析表明,猪PYGO2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相似度均大于97%,在进化上高度保守;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猪PYGO2与9个蛋白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其中与BCL9蛋白作用最为紧密;qPCR表达分析表明,猪PYGO2在被检的15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在生殖腺中表达相对较高;ST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PYGO2 mR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本研究获得了PYGO2基因的编码序列,蛋白质结构和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mRNA多组织表达特征,可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在猪精子生成中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PYGO2 生物信息学分析 蛋白互作网络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耦合对冬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以灌水量、施氮量(N)、施钾量(K2O)为试验因素,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和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水量和施氮量均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极显著影响,且施氮量主效应大于灌水量,而施钾量主效应不显著;(2)单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水氮交互作用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极显著影响,合理的水氮配合可以促进马铃薯产量形成和水肥资源高效利用,较高灌水量与较高施氮量配合产量最高,中高灌水量与较高施氮量配合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目标产量在48000~60000 kg·hm-2之间最佳水肥方案为:灌水量1569.0~1671.0 m3·hm-2、施氮量288.0~327.0 kg·hm-2、施钾量163.5~196.5 kg·hm-2,在该水肥管理下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其水分利用效率达178.88~179.03 kg·hm-2·mm-1

关键词: 水肥耦合 冬马铃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云蔗05-51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云蔗05-51组培再生体系明确其对抗生素G418的耐受性,为云蔗05-51基因工程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云蔗05-51心叶为外植体,MS基本培养基添加2, 4-D、6-BA和KT,设置质量浓度梯度及不同激素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及其分化植株。在云蔗05-51胚性愈伤组织增殖与不定芽分化阶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含量的G418,确定合适的G418筛选质量浓度。以nptⅡ为标记基因,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云蔗05-51胚性愈伤组织,筛选获得抗性植株,PCR和NPTⅡImmunoStrip检测确定nptⅡ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结果】云蔗05-51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阶段,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MS基本培养基添加3.0 mg/L 2, 4-D;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阶段宜采用MS基本培养基添加1.0 mg/L 6-BA+0.1 mg/L KT。云蔗05-51对G418耐受性筛选结果显示:愈伤组织增殖阶段和分化不定芽阶段G418的适宜筛选质量浓度分别为40和20 mg/L。G418抗性植株PCR检验表明:标记基因nptⅡ已成功整合到云蔗05-51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NPTⅡImmunoStrip检测表明:nptⅡ的蛋白水平得以表达。【结论】建立了云蔗05-51心叶组培再生体系,明确了40和20 mg/L G418是筛选抗性愈伤和抗性植株的适宜质量浓度。建立了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云蔗05-51胚性愈伤组织系统,为有益基因导入甘蔗品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甘蔗 组织培养 G418 nptⅡ PCR NPTⅡImmunoStri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蓟马在花蕾期发生为害动态及精准化学防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香蕉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的最佳防控时机,评价精准喷雾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开展了最佳诱捕效果粘虫色板的筛选,在花蕾期监测蓟马迁入动态,调查蓟马在果穗上的为害分布,评价不同施药时机的防效,以期找到最佳防控方法。结果表明:在竞争和非竞争条件下,较白色和黄色,蓝色粘虫板的诱捕效果最好;蓟马迁入动态为植株现蕾后成虫大量迁入,呈逐渐增加趋势,花蕾向地弯垂后至第8梳苞片打开期间达高峰,色板上诱捕的蓟马数量最大,达290头;果穗上所有果梳均受到为害,并随着果穗生长呈逐渐加重趋势,最末端第7果梳的为害最严重,为害症状的黑点数为207个;在植株刚现蕾和花蕾向地弯垂时,对花蕾和果穗喷雾,2次施药的间隔期为5 d,对整个果穗有较好保护作用。香蕉蓟马的最佳防治时间为刚现蕾和花蕾向地弯垂的生育期。定向精准用药能够有效防控蓟马、保护果皮外观,实现蕉园农药减量施用,为香蕉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 香蕉蓟马 粘虫板 为害动态 最佳施药时间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