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感官品质(模糊匹配)
20条记录
不同花期紫娟茶树花的品质分析及加工工艺研究

食品科技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花期紫娟茶树花的品质特点、探讨适宜的加工工艺,该研究采用微波杀青+不同温度(60、80、100℃)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的工艺加工3个花期(青花蕾期、露白期、盛花期)的茶树花,比较其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青花蕾期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分别为11.87%~12.60%、25.27~33.53 mg/g、1.57%~1.79%,总抗氧化能力为1.91~2.27mmol Trolox/g、2.45~2.95 mmol FeSO4/g,均高于其他花期;露白期制作的花茶感官品质最佳,平均分为90.75;盛花期氨基酸、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分别为3.74%~4.06%、27.40%~34.59%、230.19~559.05 nmol/g,均高于其他花期。微波杀青+60℃热风干燥加工的茶树花感官品质总分最高,水浸出物、可溶性糖的含量较高;真空冷冻干燥能保留更多的茶多酚、咖啡碱、花青素和儿茶素,呈现相对更好的抗氧化活性。不同花期的紫娟茶树花在感官品质和成分上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开发目的选择适合的花期和工艺参数。

关键词: 茶树花 紫娟 加工 感官品质 化学成分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根考克氏菌与植物乳植杆菌复合发酵对香肠品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肉类研究 2025

摘要:以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AP1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复配接种发酵香肠,以自然发酵香肠为空白对照,通过测定发酵香肠的pH值、水分含量、水分活度、亚硝酸盐含量、质构特性、色差、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活菌数等指标,探究嗜根考克氏菌AP1和植物乳植杆菌L复合发酵对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剂后,pH值、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P<0.05),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提高了香肠的硬度和咀嚼性、提升了亮度和色泽,促进了发酵香肠游离氨基酸的释放,提升了香肠的感官品质;接种处理增强了优势菌的竞争力,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嗜根考克氏菌AP1与多数游离氨基酸产量呈正相关。因此,考克氏菌与乳酸菌复配发酵可提升香肠品质和安全性。

关键词: 嗜根考克氏菌 植物乳植杆菌 发酵香肠 细菌多样性 游离氨基酸 理化特性 感官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木与高丹草混合青贮效果的研究

草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木(Moringa oleifera)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高丹草(Sorghum bicolor × S sudanese)含糖量高且生物产量大,两者均为营养丰富饲料资源.本研究将辣木叶(Y)、辣木枝(Z)与辣木枝叶(ZY)分别以6个比例(0、20%、40%、60%、80%、100%)与高丹草(G)混贮,青贮40 d后检测青贮饲草的感官品质(气味、色泽、质地)、发酵品质(有机酸含量)和营养成分[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碳水化合物(WSC)],探究不同辣木组织(Y、Z、ZY)和高丹草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结果显示,高丹草单贮感官评定总分最高,辣木叶与高丹草混贮平均分次之,辣木枝叶混贮感官评分等级最低;80%辣木叶与20%高丹草混贮显著降低了 CF和NDF含量,40%辣木枝与60%高丹草混贮显著降低了 CF含量并提高了 NFE含量,60%辣木枝叶与40%高丹草混贮显著降低了 CF含量并提高了 EE含量.综上所述,辣木叶、枝、枝叶与高丹草最佳混贮比例分别为80%、40%和60%,辣木叶与高丹草以80%和20%混贮时效果最佳,本研究为有效利用辣木与高丹草资源从而促进云南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辣木 高丹草 混贮 饲料 感官品质 发酵品质 营养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瑞雪'青苹果品质分析及评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云南省‘瑞雪’青苹果果实品质与营养指标。方法 通过对‘瑞雪’青苹果感官品质、氧化时间及营养指标的检测分析,进行综合品质分析及评价,同时与文献报道的‘瑞雪’青苹果品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富民县‘瑞雪’青苹果的优势品质。结果 云南省富民县引种的‘瑞雪’青苹果果实单果较大,果形端正;香气清馨、纯正;果肉高甜微酸,滋味整体很浓郁;果皮硬度高,果肉偏硬、爽脆,整体细腻顺滑,汁水较多;果肉褐变氧化出现在4 min以后, 10 min后完全褐变;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有机酸和矿质元素,且品质优于其他多个产区。结论 富民县引培的‘瑞雪’青苹果品质较佳,具有进一步推广种植的潜力。

关键词: ‘瑞雪’青苹果 感官品质 氧化褐变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蒙自地区4种桑葚的酿酒特性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挖掘不同桑葚品种酿酒品质特征和风味口感,对4个品种桑葚酿制桑葚酒进行理化指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测定分析,以感官评分为标准,从视觉、嗅觉、味觉方面对不同桑葚酒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品质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珍珠白(ZJ)桑葚酒酒精度偏低,为5.53%vol,黑美人(HM)桑葚酒挥发酸含量偏高,为2.78 g/L;云桑2号(Y2)桑葚酒总多酚含量(1 319.11 mg/L)、总黄酮含量(669.2 mg/L)、总花色苷含量(438.35 mg/L)均最高,ZJ生物碱含量(66.73 mg/L)最高。抗氧化能力方面,红粉佳人(HF)桑葚酒的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均在95%以上,但总抗氧化能力Y2最强,为3 421.62 mg/L。感官评分方面,HM色泽微红透亮、颜色喜好接受度得分最高,ZJ口感适宜,香气协调饱满,口感和香气喜好接受度得分最高。结合品质分析,确定云桑2号、黑美人、珍珠白为最佳桑葚酿酒品种。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果香味和酒精含量具有一定关联,适量的酒精有利于促进果香味形成,但过量容易掩盖其香味特征;多数香气成分与SO2、总酸呈正相关,与干浸出物、总糖呈负相关;总多酚、总黄酮、总花色苷与酒体透明度呈负相关,与总抗氧化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桑葚酒 理化 活性 感官品质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双江4个山头晒青茶品质比较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探究云南双江4个山头(冰岛、小户赛、坝糯、荒山)春、夏、秋季晒青茶品质特征差异.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儿茶素含量,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咖啡碱含量等,并结合感官评价对4个山头茶叶品质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个山头同一季节、同一山头不同季节茶叶品质差异显著.冰岛三季的总儿茶素含量整体较高,其中春茶儿茶素总量最高,为21.39 mg/g.荒山秋茶儿茶素总量含量最低,为16.00 mg/g.冰岛三季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整体都处于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44.97%、29.45%、3.57%和3.88%.内含成分差异使得不同的山头茶感官品质明显不同,冰岛的晒青茶甜醇回甘;小户赛的晒青茶浓强回甘;坝糯的晒青茶浓厚强烈,微涩;荒山的晒青茶醇厚,微涩.结论 冰岛是制作晒青茶的优质产区.除冰岛整体表现优异外,其余3个山头的样品表现也较为优异,说明双江县生产的晒青茶是加工普洱茶的优质原料.

关键词: 云南双江 晒青茶 感官品质 内含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年份德昂族酸茶的化学成分含量与感官品质评价

贵州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德昂族酸茶储藏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为其加工与储藏工艺的改进和品质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储藏2年、储藏4年、储藏5年、储藏7年和储藏8年德昂族酸茶样品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等含量的变化,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德昂族酸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呈降-升-降、降-升和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水分含量与儿茶素组分的总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儿茶素组分中,除儿茶素(+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外,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不同储藏时间德昂族酸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和水分含量分别为21.14%~29.61%、2.46%~2.69%、3.11%~3.28%、42.28%~46.24%、3.59%~5.30%和 7.37%~8.37%;没食子酸(GA)、EGC、EC、EGCG、ECG、+C 和儿茶素总量分别为 0.66%~1.32%、2.58%~4.93%、4.03%~7.08%、3.19%~7.41%、1.86%~3.41%、1.86%~2.52%和15.06%~22.47%,感官评价综合得为87.20~90.25分,依次为储藏2年>储藏8年>储藏5年>储藏7年>储藏4年.[结论]在自然仓储过程中德昂族酸茶的理化成分与感官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适当延长储藏时间,有利于提升其品质.

关键词: 德昂族酸茶 仓储时间 高效液相色谱 儿茶素 氨基酸 化学成分 感官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果实不同成熟度对其品质的影响

种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个不同成熟度咖啡果实为对象,对果实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成熟度对咖啡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成熟度咖啡鲜果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形指数、单果重、种子重、种子数、果实硬度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皮厚、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单果重、种子重逐渐增加,果实硬度、果形指数、种形指数总体上逐渐减小。咖啡大多数果实性状指标间均具有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在不同成熟度间存在差异。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指标间的相关性逐渐增加,部分指标由不相关向相关性转变。主成分分析显示,11个表型性状可归纳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大小因子、种子形状因子、果实形状因子。最终确定果实横径、单果重、种子重、种形指数、果形指数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咖啡外观品质的关键性指标。综合分析认为,成熟度为Ⅵ、Ⅴ时,咖啡的果实品质最好,成熟度为Ⅳ、Ⅲ果实品质较差,成熟度为Ⅰ、Ⅱ时,果实品质最差。

关键词: 咖啡果实 成熟度 外观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发花前后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研究

茶叶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散茶轻压、紧压茶手筑和机压的方法进行自然发花,分别制成轻压晒青散茯、手筑晒青茯砖和机压晒青茯砖,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检测,对晒青茶发花前后的感官品质和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话后3种晒青茶的苦涩味和收敛性均明显减弱,滋味向醇和转变,香气由清香变为陈香且具有独特的菌花香,汤色由黄绿明亮变为橙黄明亮,干茶和叶底颜色均明显加深;3种发花晒青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糖等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特别是酯型儿茶素下降显著,降幅分别为56.91%(P<0.01)、31.80%(P<0.05)、64.06%(P<0.01),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略有增加,茶多糖、没食子酸、花青素含量显著上升;3种发花晒青茶中具有花木香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药香的水杨酸甲酯等香气组分含量显著升高,分别由发花前的33.94%和1.92%上升到56.73%、57.62%、45.98%和8.47%、8.53%、7.56%,而表现为花果香的其他醇类和大部分酮类以及具有清香、青草气的醛类等香气组分含量明显降低,其中具有陈香的1,2,3-三甲氧基苯和1,2,4-三甲氧基苯香气组分含量在机压晒青茯砖中显著增加,分别由发花前的1.51%和0.56%上升到5.87%和3.75%,因此,晒青茶发花后清香减弱,表现出陈香特征,机压晒青茯砖陈香更明显。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发花 感官品质 风味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茶区的名山古树茶品质比较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找出云南不同茶区古树茶的品质差异。【方法】选取比较有知名度的勐海、勐腊、双江3个茶区的12个古树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检测,结合化学成分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茶区的古树茶在饱满度、浓厚度、苦涩度、鲜醇度和回甘生津度5个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勐海、勐腊、双江3个茶区古树茶的水浸出物平均值分别为49.65%、48.80%、48.66%;茶多酚平均值分别是24.77%、22.44%、22.36%;咖啡碱平均值分别为3.63%、3.42%、3.72%;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5.55、5.12、5.43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74%、5.06%、5.49%,酚氨比平均值分别为5.3、4.45、4.08。【结论】不同的内含化学成分,使得各茶区的古树茶感官品质明显不同。勐海茶区的古树茶滋味浓厚,口腔饱满度高,稍有涩味,回甘生津度明显;勐腊茶区的古树茶滋味醇柔,滑顺,茶汤浓稠,苦涩度低;双江茶区的古树茶滋味鲜醇、甘甜,涩味明显,回甘生津快。

关键词: 云南 古树茶 感官品质 化学成分 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