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菌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2010年云南省昆明市周边及丽江市蓝莓商业化种植区发生了一种蓝莓新病害,典型症状为茎干和枝条枯萎死亡,发病早期部分枝条和叶片枯萎但不脱落,韧皮或木质部横切面呈轻棕黄色或灰黑色变色。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及分子鉴定等方法对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各种植区采集病样15份,分离获得来自蓝莓病株茎干、枝等器官的15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致病性试验证实,均为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利用ITSI-5.8S-ITS4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其序列分析结果与B.dothidea的同源性为99%~100%,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该病原菌在蓝莓果树上的危害在云南省内尚属首次报道。


红外光谱结合光谱检索对石斛品种的鉴别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光谱检索的方法对石斛茎进行品种鉴别研究。测试了23个品种,165株石斛茎样品的红外光谱,光谱显示,各样品的红外光谱非常相似,石斛茎中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等多糖物质。利用光谱软件Omnic8.0建立了三个光谱数据库Lib01、Lib02和Lib03,Lib01由每个品种前4株样品的平均光谱组成,Lib02由平均光谱的一阶导数光谱组成,Lib03由平均光谱的二阶导数光谱组成。各样品光谱分别与Lib01进行指定在1 800~500cm-1光谱范围的相关性、平方差和平方微分差检索,相关性检索的正确率达到92.7%,平方差检索的正确率达到74.5%,平方微分差检索的正确率达到92.7%。各样品光谱的一阶导数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分别与Lib02和Lib03进行指定在1 800~500cm-1光谱范围的平方微分差检索,一阶导数光谱的检索正确率达到93.9%,二阶导数光谱的检索正确率达到90.3%。结果表明,平方微分差算法的一阶导数红外光谱检索更适合于石斛的品种鉴别。红外光谱结合光谱检索的方法能较好的鉴别不同品种的石斛,有望成为简便、易行的植物品种鉴别方法。


云南苹果病害的调查与鉴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系统调查了云南省昆明、昭通、曲靖、丽江等4个市苹果主产区的苹果病害,并对病原进行了鉴定,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云南苹果常见病害共23种。其中,真菌病害16种,病毒及类病毒病害3种,生理性病害4种。与全国总体病害调查情况比较,云南腐烂病的发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与全国其他省份相似,是昭通危害生产的主要病害。苹果白粉病、病毒病和锈果病等为云南苹果常见病害。苹果锈病、灰斑病为云南首次报道的新分布。本文还讨论了病害对云南苹果产业的潜在影响和苹果病害的防控策略。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紫外指纹图谱鉴别分析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紫外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铁皮石斛样品,建立快速鉴别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铁皮石斛特征成分提取条件:最适称样量0.2000 g,最佳提取时间30 min;分别用石油醚、氯仿和无水乙醇3种溶剂提取铁皮石斛样品并进行紫外光谱测定,建立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紫外指纹图谱.结果显示,铁皮石斛的石油醚、氯仿、无水乙醇提取液在24 h内稳定性RSD分别在0~0.99%、0~1.79%、0~0.52%之间,精密度RSD分别在0~0.04%、0~0.04%、0~0.09%,重现性RSD分别在0~0.34%、0~0.30%、0.03%~0.13%,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以样品紫外吸收波长、吸光度值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得分的二维投影图可以准确区分5个产地铁皮石斛样品.该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地鉴别同一种源不同产地种植的铁皮石斛,为其他物种的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异长齿黄芪化学成分研究(Ⅱ)
《时珍国医国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异长齿黄芪(Astragalus monbeigii)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材料对异长齿黄芪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技术(NMR、MS、UV、IR)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异长齿黄芪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glabrol(1)、刺甘草查尔酮(2)、木豆素(3)、soyasapogenol B(4)、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E-二烯(5)、β-胡萝卜苷(6)、二十八醇(7)、蔗糖(8)。结论本次研究对异长齿黄芪化学成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开发利用异长齿黄芪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大白口蘑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4
摘要:目的研究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大白口蘑子实体的乙酸乙酯部位经过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亚油酸甲酯(1)、亚油酸(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4)、过氧麦角甾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9α-三羟基-6酮(6)、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羟基-6酮(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9)、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0)、3β-O-glucopyranosyl-5α,6β-dihydroxy-ergosta-7,22-diene(11)、脑苷脂D(12)。结论化合物1-3、6-12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食用牛肝菌不同部位紫外指纹图谱鉴别分析
《菌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紫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快速鉴别牛肝菌的不同部位及不同种类、产地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牛肝菌特征成分的最佳条件,制备测试液并进行紫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牛肝菌样品的重现性、精密度和10h内稳定性的RSD(%)分别在0.09–1.81、0.11–1.92、0.06–2.33之间;牛肝菌不同部位紫外指纹图谱具有明显的指纹特性;主成分分析(PCA)表明菌盖和菌柄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为94.797%和92.961%,能够反映样品的主要信息;SIMCA软件分析显示牛肝菌菌盖和菌柄化学成分积累不同。根据牛肝菌不同部位紫外光谱信息和主成分分析能区分同一牛肝菌的不同部位,鉴别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食用牛肝菌。


紫外光谱结合欧氏距离和主成分分析法快速鉴别牛肝菌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紫外光谱技术建立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种类食用牛肝菌的方法。通过确定最佳提取试剂(0.5 mol/L NaOH溶液),最适称样量(0.1000 g)和最佳提取时间(40 min),制备牛肝菌样品测试液;采用夹角余弦、欧氏距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牛肝菌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表明,牛肝菌样品NaOH提取液在10 h内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0.06%~2.33%之间,重复性RSD在0.09%~1.81%之间,精密度RSD在0.11%~1.92%之间。样品间的夹角余弦值最大为0.999、最小为0.823,夹角余弦值相差较小,不适于鉴别牛肝菌。欧氏距离最大值为873.17,最小值为31.36,样品间距离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3.626%,能够反映样品的主要信息,说明欧氏距离和主成分分析法可用于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的快速鉴别和质量控制。
关键词: 紫外光谱 牛肝菌 夹角余弦 欧氏距离 主成分分析 鉴别


苗期不同基因型水稻耐低磷能力的鉴定与评价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对前人用不同方法筛选出的28份耐低磷种质资源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苗期耐低磷能力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5×10-6磷水平下可有效鉴定苗期各水稻基因型的耐低磷能力,以苗期相对根干重作为水稻耐低磷能力的鉴定指标即可。以相对根干重为筛选指标获得苗期耐低磷种质共14份,分别为武糯1号、盐粳2号、双城糯、麻酒谷、软稻子、大红芒、大白芒、有芒小红板稻、麻谷子、普粘7号、嘉农育257、农林12、意大利4号、滇屯502,这些品种可作为磷高效遗传研究或育种利用的重要种质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