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identification(模糊匹配)
159条记录
烤烟漂浮育苗根系致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草漂浮育苗中,移栽前在育苗池液的烟苗根系常发生腐烂,影响健壮烟苗的培育和移栽后烟苗的成活率。本研究分别从发生根腐的育苗池液和烟苗的腐烂根系采集样品,分离和纯化培养195株细菌,根据分离物细菌的培养特征、显微形态特征初步归类,筛选出28株细菌;进一步测定其致腐性、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基因序列。通过综合分析,鉴定致腐细菌的属种。结果表明,13株细菌具有较强的致腐性,分离纯化鉴定的致腐性菌株分别为5个属中6个种的细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韦氏芽孢杆菌(B.weihenstephanensis),耐寒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克氏微杆菌(Microbacterium ketosireducens),罗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ohdei)和香味类香味菌(Myroides odoratus),这些细菌是引起烟草漂浮育苗过程中烟苗根系腐烂的主要细菌。

关键词: 烟草 漂浮育苗 根系腐烂 细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新种质‘燎原’的分子标记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特异性EST-SSR和SNP分子标记,对云南保山地区发现的荔枝新种质‘燎原’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研究其与现有367份荔枝种质(栽培品种与野生半野生种质)的亲缘关系,以明确其是否为一份新的种质,并揭示其亲本来源。基于34对EST-SSR标记和21对SNP标记的分析,燎原与其他367份荔枝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289~0.849之间,遗传分化系数介于0.071~0.643之间,证实燎原应是一份与现有荔枝种质资源完全不同的新种质。进一步对燎原及其22份疑似亲本进行EST-SSR和SNP分析,并结合品种起源信息、果实成熟期以及植株表型特征,本研究推测‘燎原’是云南本地种质与外来广东栽培品种的杂交后代,即其母本为元矮,一个从本地半野生褐毛荔枝中选出的矮化变异品种,父本则为大造或中山状元红。

关键词: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新种质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信息筛选在玛咖产地鉴别中的应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药植物玛咖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极具药用价值。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采自秘鲁及云南共139份玛咖样品进行产地鉴别。采用多元信号校正结合二阶导数和Norris平滑预处理光谱,利用光谱标准偏差初步选择光谱波段(7 500~4 061cm~(-1)),结合主成分-马氏距离(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ahalanobis distance,PCA-MD)筛选出适宜的主成分数为5。基于所筛选的光谱波段及主成分数,利用"模群迭代奇异样本诊断"方法剔除2个异常样品后,分别采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蒙特卡洛-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onte carlo-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MC-UVE)、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子窗口重排(subwindow permutation analysis,SPA)四种方法筛选光谱变量信息,利用模型集群分析(model population analysis,MPA)思想对所筛选的光谱变量信息进行评价。结果显示,RMSECV(SPA)>RMSECV(CARS)>RMSECV(MC-UVE)>RMSECV(GA),分别为2.14,2.05,2.02,1.98,光谱变量数分别为250,240,250和70。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四种方法筛选的光谱变量建立判别模型,随机选择97份样品作为建模集,其余40份样品作为验证集。通过R2,RMSEC和RMSEP分析可知,R2:GA>MC-UVE>CARS>SPA,RMSEC和RMSEP:GA判别模型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5.0%,92.5%,90.0%和85.0%。四种方法筛选的光谱信息所建立的产地判别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其中GA法所筛选的光谱信息建立的判别模型更准确。该方法的建立旨在为中药材鉴别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关键词: 玛咖 近红外光谱 鉴别 光谱信息筛选 模型集群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巨大口蘑不同年限和部位的红外光谱鉴定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快速准确地鉴别不同部位和不同采集年限的巨大口蘑,采集88份巨大口蘑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建立判别模型,鉴别不同部位、不同采集年限的巨大口蘑。对波段进行筛选,并比较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一阶微分(first derivative,FD)、二阶微分(second derivative,SD)等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巨大口蘑子实体主要含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在光谱波数为1 655cm-1、1 554cm-1和243cm-1附近是蛋白质的特征峰,在1 410cm-1、1 376cm-1、1 243cm-1、1 160cm-1和952cm-1附近有脂肪类物质的特征峰,在1154cm-1、901cm-1、880cm-1和814cm-1附近为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原始光谱结合标准正态变量校正,在1800~600cm-1对不同部位的巨大口蘑样品的鉴别正确率为100%;对不同年限巨大口蘑菌柄校正集和预测集分类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2.3%;不同采集年限的巨大口蘑菌盖校正集和预测集分类正确率均为100%。

关键词: 巨大口蘑 傅里叶红外光谱 判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外光谱结合判别分析对三七道地性及产地的鉴别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判别分析对三七的道地性及产地进行鉴别研究。测试了11个县13个种植点的136株三七主根样品的红外光谱,利用Omnic8.0软件计算了每个样品红外光谱的二阶导数光谱。分别采用1 800~700cm-1光谱范围的红外光谱数据和二阶导数光谱数据,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模型对三七的道地性进行判别研究,二阶导数光谱数据建立的模型对三七道地性的识别效果更好,回判正确率为100%,预测正确率为93.4%。采用交叉验证法检验了模型的稳定性,并对此方法进行了外推性验证。用二阶导数光谱数据结合相同的判别方法对三七的产地进行识别,比较了不同光谱范围和不同训练样本数建立的模型判别效果,每个种植点选择8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采用1 500~1 200cm-1光谱范围的数据建立的模型判别效果较好,回判正确率为99.0%,预测正确率为76.5%。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结合判别分析对三七道地性的识别效果好,有望成为实际中鉴别三七道地性的新方法;对三七产地的识别有一定的效果,可作为三七产地鉴别的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判别分析 三七 道地性及产地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2个柱花草材料幼苗期抗旱鉴定初步结果

热带农业科学 2015

摘要:旱季是云南柱花草种植幼苗主要生长期,鉴定柱花草各品种(系)苗期的抗旱性对指导柱花草种质创新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试验棚内,对22个柱花草(Stylosanthes gianensis)种质材料幼苗期进行干旱处理,分别测试其各项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研究其幼苗期的抗旱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中,圭亚那柱花草1(S.gianensis seabrana)、爱得华柱花草(S.gianensis cv.Endeavour)、黑种柱花草(S.gianensis USF873016)和西卡柱花草(S.scabra cv.Seca)相对较耐旱,其中西卡柱花草的抗旱性最强。

关键词: 柱花草 幼苗期 抗旱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绒柄牛肝菌紫外指纹图谱鉴别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紫外光谱技术建立了云南9个不同地区绒柄牛肝菌的紫外指纹图谱,采用欧氏距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30~450nm的紫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及10h内稳定性的RSD分别在0~2.87%、0.03%~0.63%、0.04%~1.73%之间;不同产地样品间的欧氏距离值在0.26~6.52之间,样品间的欧氏距离明显;主成分分析的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6.848%,能够表达样品主要信息,前两个主成分的二维投影图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产地绒柄牛肝菌样品。紫外光谱结合欧氏距离、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绒柄牛肝菌。

关键词: 紫外光谱 欧氏距离 主成分分析 绒柄牛肝菌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的紫外光谱鉴别分析

食品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牛肝菌种类繁多,种间形态相似性高,不易准确鉴别、分类;试验采用紫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种类食用牛肝菌的方法。通过确定牛肝菌特征成分的提取条件,制备测试液并进行紫外光谱测定,光谱数据转置后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的重现性、精密度、10 h内稳定性的RSD分别在0.03%~0.63%,0%~2.87%和0.04%~1.73%之间;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紫外指纹图谱具有指纹特性;主成分分析得分图及三维投影图反映出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对营养成分的积累具有差异,可以区分不同产地、种类食用牛肝菌。该方法稳定、可靠,能为食用菌鉴别分类提供辅助方法。

关键词: 紫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PCA) 牛肝菌 鉴别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蔗区首次发现由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甘蔗黄锈病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明确在国家甘蔗体系云南示范点甘蔗新品种上发生的锈病病原菌种类。采用田间症状观察,结合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份锈病样品进行病原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来源于云南勐海‘海引1号’的4份甘蔗锈病样品属甘蔗黄锈病,病原菌为屈恩柄锈菌,其核苷酸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的屈恩柄锈菌相应核苷酸序列(Gen Bank登录号:GU058021和GQ283004—GQ283009)同源性在99.9%以上,并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簇;来源于云南保山、临沧、勐海其他甘蔗新品种(系)的16份甘蔗锈病样品属甘蔗褐锈病,病原菌为黑顶柄锈菌,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的黑顶柄锈菌相应核苷酸序列(Gen Bank登录号:EU164548,GU058001和JX036025)同源性在99.8%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同一分枝。本研究首次在云南蔗区发现由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甘蔗黄锈病。

关键词: 云南蔗区 形态学观察 分子鉴定 甘蔗黄锈病 屈恩柄锈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外光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快速鉴别不同种类牛肝菌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快速鉴别不同种类食用牛肝菌。采集10个不同种类93个牛肝菌子实体的红外光谱,分析食用牛肝菌的红外光谱特征;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ignal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SD)、Norris平滑(ND)、正交信号校正(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OSC)、小波压缩等方法对光谱进行优化处理;经优化处理的光谱数据分别建立马氏距离分类模型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结果显示,牛肝菌在3 325、2 934、2 927、1 637、1 547、1 402、1 375、1 259、1 453、1 081、1 029 cm-1等附近有多个吸收峰,主要归属为蛋白质、多糖、氨基酸等的特征吸收峰。MSC+SD+ND(15∶5)和SNV+SD+ND(15∶5)两种预处理方式前10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为95.58%、95.54%,基于两种预处理方法建立马氏距离分类模型,验证集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0%和95%。PLS-DA结果显示经MSC+SD+ND(15∶5)和SNV+SD+ND(15∶5)预处理不易于区分牛肝菌种类;原始光谱经正交信号校正及小波压缩(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wavelet compression,OSCW)、优化处理并进行PLS-DA分析,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种类牛肝菌。马氏距离分类模型不仅能反映样品的分类情况,同时计算出与测试样品相似度最大的物种,可为食用菌种类鉴别和未知物种鉴定提供可靠依据;OSCW预处理后进行PLS-DA分析能有效鉴别不同种类牛肝菌,为野生食用菌的鉴别分类提供一种辅助方法。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牛肝菌 鉴别 马氏距离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