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菜籽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烤烟产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添加300 g·kg-1和400 g·kg-1菜籽油枯制成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以OR30和OR40表示)对烤烟生长、产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为提高云南菜籽油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提升烟叶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10个处理:T1,施化肥,即烟草专用复合肥400 kg·hm-2+过磷酸钙362.5 kg·hm-2+硫酸钾160 kg·hm-2(纯氮60 kg·hm-2),T2,施OR30400 kg·hm-2(等氮);T3,施OR30265 kg·hm-2和硝酸钾150 kg·hm-2(等氮);T4,施OR30225 kg·hm-2和硝酸钾150 kg·hm-2(减氮10%);T5,施OR30440 kg·hm-2(增氮10%);T6,施OR40500 kg·hm-2(等氮);T7,施OR40331.2 kg·hm-2和硝酸钾150 kg·hm-2(等氮);T8,施OR40281.2 kg·hm-2和硝酸钾150 kg·hm-2(减氮10%);T9,施OR40550 kg·hm-2(增氮10%);T10,不施肥.结果表明,与化肥(T1)相比,T2、T3、T5、T7和T9促进烟株生长明显,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分别显著增加1.74%~4.51%、4.47%~19.11%;T4、T5、T7和T9的根鲜物质量、根干物质量和根体积较T1均显著增加.T2、T4、T5、T7和T9增产率为2.69%~7.46%,T2、T5和T9产值较T1分别显著提高10.99%~13.46%.T2、T4、T7和T9中部烟叶总糖、还原糖、氧化钾和水溶性氯含量升高,总氮、烟碱含量下降,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与T1相比,T2、T4、T5、T7和T9显著提高氮素表观利用率9.31%~25.17%,氮素生理利用率提高7.67%~22.32%;T2、T4和T9磷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利用率分别提高19.85%~28.05%和14.71%~21.39%;T2、T4、T5和T9分别增加钾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利用率8.55%~17.40%和9.06%~21.98%.综合分析表明,适量的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T5和T9)或搭配追施硝酸钾(T4和T7)可促进烟株地上部和根部的生长,促进氮、磷、钾吸收,提高烟叶产质量.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品质 产量 烤烟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基土壤调理剂对烤烟生长期高肥力土壤的调理效果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3种碳基调理剂对高肥力土壤的调理效果.[方法]选取玉溪峨山、大理洱源2个蔬菜地土壤试验点进行田间试验.[结果]3种碳基调理剂的氮素供应能力远小于当地常规施肥,氮能有效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对高肥力土壤养分的调节具有显著作用,尤其是在烤烟旺长期的调节作用较为突出.T2和T3土壤调理剂能显著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试验结束时土壤无机氮含量为T1 >T2>T3;在烤烟成熟时期Ti、T2土壤调理剂与常规施肥具有类似效果,仍能持续供氮易造成烟株贪青晚熟,T3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抑制烟株对氮素的吸收量,有利于烟叶成熟落黄和提高烟叶品质.此外,T3调理剂还能调节高肥力土壤的盈余状况,减少氮素流失.[结论]T3土壤调理剂能有效调节烟株对氮素的吸收,增加烟叶上等烟比例,从而增加烟叶产值.

关键词: 碳基调理剂 高肥力土壤 氮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NP芯片的云南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为云南省玉米种质创新、遗传改良、品种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深入挖掘优良性状相关基因打下基础.[方法]以云南当地推广的107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以45个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作为杂种优势群划分的参照,在Axiom?Maize56K SNP Array平台上利用玉米SNP芯片(56K)进行玉米全基因组扫描,并使用Treebest的NJ-tree模型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GCTA(全基因组复杂性状分析)工具进行主成分分析,揭示其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从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中检出5533个均匀分布的高质量SNP分子标记位点.基于这些SNP分子标记位点分析结果可知,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81~0.5000,平均为0.483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536~0.3750,平均为0.366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5000~0.8178,平均为0.5744.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K=6时△K最大即供试自交系可划分为六大类群,分别为塘四平头血缘类群、PB血缘类群、335母本血缘类群、自330和旅大红骨血缘类群及2个未知类群,无自交系划分到其他杂交优势群,其中,2个未知类群共3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未能与我国目前已知的10个杂种优势群归在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与45个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能明显区分,大部分云南玉米自交系集中在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附近,但少数云南玉米自交系与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距离较远.[结论]云南地区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含有多个杂种优势群,育种亲本遗传基础丰富,与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能明显区分,且部分与骨干自交系遗传距离较远,可创建新的杂交优势群,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玉米 SNP芯片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冰糖橙果皮和果肉矿质元素含量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云南玉溪冰糖橙主产区不同果园果实营养状况与果实品质指标的关联性,对玉溪新平4个冰糖橙较集中乡镇的17个果园的冰糖橙果皮和果肉的矿质营养元素、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滴定性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果园冰糖橙的果实品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以固酸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7.29%,可滴定性酸含量和单果质量次之,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84%.不同果园冰糖橙果皮和果肉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各元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Mn,最小的为N.果皮和果肉矿质元素含量均相互影响,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果皮及果肉N和K含量与可滴定性酸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固酸比、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P含量与可滴定性酸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可食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Ca和Mg含量与固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可滴定性酸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Zn含量与固酸比、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可滴定性酸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Fe和Cu含量与果实可食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此外,果皮中的Fe含量与可滴定性酸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固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果肉中的Mn与单果质量和横径呈显著(P<0.05)负相关.果肉中N、P、K和Mg元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果皮,Ca和Mn元素含量显著(P<0.05)低于果皮,而果肉和果皮中Fe、Zn和Cu元素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对果皮和果肉矿质元素含量与果实品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为云南冰糖橙平衡施肥、优质果品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冰糖橙 果皮 果肉 矿质营养元素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铁锁最佳采收期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云南丽江栽培金铁锁的最佳采收时间.[方法]采集不同采收时间和不同栽培年限的样品,进行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金铁锁不同栽培年限和不同采收时间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含量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栽培第2年开始,醇浸出物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第2年到第3年升高最快;10月采收的醇浸出物含量最高.[结论]云南丽江栽培金铁锁种植3年的最好,在10月采收为最佳.

关键词: 金铁锁 醇浸出物含量 水分 总灰分 采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睾丸表达序列37(TEX37)克隆、mRNA表达及蛋白质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anna mini-pig inbred line, BMI)为材料,初步探索猪睾丸表达序列37(TEX37)基因的特性和功能,为该基因在猪精子生成过程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Oligo7软件设计特异引物扩增BMI TEX37基因整个编码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I 15个组织的TEX37 mRNA表达谱,并初步预测TEX37蛋白质的功能,最后构建TEX37的多物种氨基酸系统进化树.[结果]扩增得到BMI TEX37编码区序列长561 bp,编码186个氨基酸,基因登录号KU705619,氨基酸登录号AOC89037.多组织相对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TEX37基因在睾丸中呈相对最高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呈相对较低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EX37蛋白质含有TSC21结构域,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N末端疏水,C末端亲水,有2类磷酸化位点,无跨膜螺旋结构和信号肽.系统聚类表明:BMI与其他物种相似度在67%以上,进化较保守.[结论]该研究可为TEX37基因在猪精子生成方面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睾丸表达序列37 (TEX37)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 精子生成 荧光定量PCR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曲酸的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研究及其在化妆品分析中的应用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曲酸是面制品和化妆品中常见的增白剂,由于极性强而给分离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不同类型的色谱柱进行分离优化,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分离曲酸的方法.对色谱柱的串联顺序及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C18柱下,流动相为1%醋酸水溶液-甲醇=93:7(v/v)、柱温25℃、流速0.7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曲酸分离效果最佳.该方法能检测出样品中的曲酸,加标回收率在93.89% ~119.11%之间.

关键词: C18柱 HILIC柱 曲酸 化妆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倍体彩色马铃薯杂交群体的蒸食品质遗传多样性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倍体育种是近年马铃薯育种热点.为了筛选蒸食品质优良的二倍体彩色马铃薯亲本,本研究以11个天然结实群体和15个人工杂交组合的309个二倍体彩色马铃薯后代为研究对象,对其薯块蒸食品质的质地、变色、酶促褐变程度、香味和口感这5个方面进行鉴定与评分,并比较天然结实和人工杂交组合后代薯块蒸食品质各指标的辛普森指数多样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指标口感等级评分中,共有24份材料平均口感评分在8.00分以上,其中10份来自天然结实的群体,其余14份来自人工杂交组合.在蒸食评价质地方面,天然结实组合后代平均多样性指数高于人工杂交组合后代;在蒸后变色和酶促褐变方面,天然结实和人工杂交后代差别很小;在香味和口感评分等级方面,人工杂交后代多样性略高于天然结实后代.本研究中所筛选出来的蒸食品质优良的材料可作为二倍体亲本,通过杂交筛选二倍体彩色马铃薯品种.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二倍体杂交群体 蒸食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烟煤病的病原鉴定

蚕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树烟煤病随着桑粉虱种群在蚕区流行为害,但桑树烟煤病病原尚不明确.根据科赫法则,应用形态学方法和ITS分子技术对桑树烟煤病病原菌进行分离、接种验证及鉴定.通过菌落形态、产孢结构特征、分生孢子类型与形成方式的描述,以及病原菌DNA序列比对分析,明确桑树烟煤病的病原菌MWx为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真菌,属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煤炱目(Capnodiales)、小戴卫霉科(Davidiellaceae).该病原菌的鉴定为桑树烟煤病、桑粉虱综合防控研究奠定了工作基础.

关键词: 桑树 烟煤病 病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临沧野生灵芝的鉴定与驯化栽培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采集于云南临沧的野生灵芝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编号为YAASM4672,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学地位,并设计了9种栽培种培养基,测定其栽培特性.结果显示,采集到的菌株YAASM4672为灵芝(Ganoderma lingzhi),其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该菌在2号栽培种配方上,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农艺性状(覆土组优于露地组)表现最好.菌丝体白色,长势浓密,38 d满袋,平均生长速度达(5.89±1.01)mm/d;菌盖黄色,直径达66.00 mm,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4.14±1.07)mm/d,与其他配方相比,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菌柄褐黄,其长度、直径分别达到84.00 mm、18.00 mm.驯化的野生灵芝菌株YAASM4672人工栽培最优配方为:78%玉米芯、18%米糠、2%高粱粉、1%石膏粉、1%白砂糖,覆土能促进其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灵芝 形态学 ITS序列分析 驯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