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茶树品种晒红茶品质对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加工成晒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以及综合品质特点,优选出最适制晒红茶的品种.[方法]选用10个不同品种的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同的加工方法,制成晒红茶并对其内含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现为群体种>清水3号>73-11>云茶普蕊>73-8>云抗37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常规生化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为清水3号、云茶普蕊和云抗37号.茶色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云茶普蕊、长叶白毫和云抗43号.[结论]云茶普蕊、清水3号和云抗37号表现出较好的晒红茶适制性.


魔芋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魔芋在我国种植量巨大,资源丰富,它含有大量葡甘聚糖,营养物质多元,可食用、入药、生产日用,综合利用价值高,是一种新型保健材料.魔芋生产用量大,选择经济又适用的贮藏方式可降低贮藏过程中的魔芋腐烂坏种率,减少经济损失.魔芋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处理后,被大量用于食品、化工、生物医药、印染等各行业,既增加了魔芋附加值,又带动了魔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综述魔芋贮藏技术和魔芋粉、魔芋精粉、葡甘聚糖、低聚糖等魔芋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现状,主要对不同规模魔芋种植量适合的贮藏技术及魔芋在不同加工阶段所采用的生产加工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魔芋贮藏加工研究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云抗10号加工普洱茶工艺优化
《贵州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云南大叶茶树品种云抗10号加工成晒青毛茶及普洱熟茶的最佳加工技术,为实现云抗10号制成高品质普洱茶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设置3个杀青程度(嫩杀、适杀、老杀)及2个揉捻程度(轻揉、重揉),加工成晒青毛茶和普洱熟茶,检测分析其内含成分,并审评其感官品质.[结果]云抗10号采用嫩杀+重揉捻加工的晒青茶感官效果不理想,发酵成熟茶后感官符合普洱熟茶的品质特征.采用适度杀青+轻揉捻处理的晒青茶感官整体品质最佳(总评分为93分),发酵成熟茶(总评分为92.8分)次于嫩杀+重揉捻样品,但内含成分如氨基酸、咖啡碱、茶褐素、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56%、3.39%、18.56%、3.63%.[结论]云抗10号加工普洱茶原料采用嫩杀+重揉捻可行,适度杀+轻揉捻效果最佳.


桑叶红茶的加工技术
《食品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桑2号品种枝端的嫩芽及第1~第2片嫩叶为研究对象,参照红茶(初茶)的加工工艺,对桑叶红茶加工过程中的4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进行四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桑叶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即鲜叶采摘后室内萎凋4 h,中等力度连续揉捻45 min,在发酵初期间断性揉捻15 min,在温度26~28℃、相对湿度90%左右条件下进行自然发酵18 h后,于75℃干燥至含水率6%左右;桑叶红茶中含有25.85 mg/g黄酮、12.54 mg/g多酚,鲜叶经过揉捻发酵加工制作成红茶后,多酚含量有所减少,但口感改善明显。


不同炮制方式的续断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学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炮制方法续断指纹图谱,为评价续断炮制品的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测定15批续断样品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测定结果中23个共有峰的峰面积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结果】15批不同炮制加工后的续断样品间相似度在0.853~0.990,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分为2类。【结论】建立的续断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炮制方法对续断中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影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