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71条记录
野生树莓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7 CSCD

摘要:以未萌发的腋芽和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对野生种刺萼粉枝莓进行了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未萌发的腋芽是最佳的外植体;MS+6-BA 1.0 mg/L+NAA 0.01 mg/L为较佳的启动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2 mg/L为最佳的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5 mg/L,试管苗生根率高,炼苗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关键词: 刺萼粉枝莓 组织培养 腋芽 单芽茎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蚕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开发我国桑树资源的药用保健功能的目的,采用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省不同种的12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桑叶中的1-DNJ含量有差异,其中开远蒙桑桑叶中的1-DNJ的质量比为4.070 mg/kg,其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水桑、开远鬼桑、河口长穗桑桑叶中的1-DNJ含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其余8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桑树 1-脱氧野尻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 品种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侵染月季的李坏死环斑病毒的检测及CP基因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的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是以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的变异较大;其次是底荚高、株高和主茎节数;生育期的变异最小。②通过聚类,将参试的105份材料分为5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这有利于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

关键词: 大豆 杂交亲本 聚类分析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RNAi载体无选择标记转化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甘蓝型油菜‘Wester’的cruciferin启动子及NOS终止子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且含有反义结构的油酸脱饱和酶基因(Fad2)的RNAi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再生植株的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高频率地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的研究与利用

种子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是与玉米关系最密切的近缘物种。大刍草由于分蘖性、再生性强,适口性好,抗病虫害,生物学产量高,是草食畜、禽、鱼极佳的青饲料或青贮饲料。大刍草也是抗病、抗逆基因材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可通过远缘杂交等方式将其导入栽培玉米中,利用此法已选育出一些优良的自交系和杂交种。

关键词: 玉米 野生近缘种 大刍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魔芋粉丝的研制

食品工业科技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魔芋胶和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进行了魔芋粉丝的研制开发,得到了七种不同类型的魔芋粉丝,其中以马铃薯魔芋粉丝为最佳。当芡粉用量为3%~4%,魔芋胶浓度为2.6%~3.3%,用水量为淀粉总量的2~3倍时,制得的马铃薯魔芋粉丝品质最佳,产品具有良好的蒸煮性、韧性和复水性。

关键词: 淀粉 魔芋胶 粉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灰斑病的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详述了玉米灰斑病的病原学、发生规律、致病与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理论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玉米灰斑病病原学和发生规律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提出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并对玉米灰斑病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病原学 抗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单倍体诱导系选育玉米自交系研究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单倍体诱导系选育玉米自交系可大大提高选育效率。本文回顾了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选育现状,利用单倍体诱导系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基本程序。为加强单倍体诱导系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提高单倍体诱导率,建立一套高效的单倍体加倍方法、揭示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诱导机制以及建立一套简便易行的鉴别单倍体和双倍体的技术是目前极需解决的问题。单倍体诱导系已在玉米育种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我国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尽快应用于实践。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单倍体诱导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介孔分子筛Cu/MCM-41的合成和表征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硝酸铜为无机源,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介孔分子筛Cu/MCM-41.用N2吸附/脱附,XRD,FI-IR和UV-Vis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介孔Cu/MCM-41具有六方孔道,且Cu离子已高度分散于硅的分子骨架中,并呈四配位键合.讨论了Cu/MCM-41氧化苯酚制备对苯醌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 Cu/MCM-41 选择性氧化 苯酚 对苯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