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40条记录
刺萼粉枝莓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激励理论在农业科研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阐述了激励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中人员构成情况.提出在激励理论应用于农业科研过程中,领导应从下属人员的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和满足不同下属的不同心理需要;把握激励的最佳时机;注意激励的频率和程度;注意避免激励过程中一些应用不当的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激励理论 农业科研 人员构成 心理需求 激励时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程概预算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近年来中国园林绿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为了创造更大利润,同时又要让建设单位满意,所以以较少的投入,生产出最佳园林产品是建设双方所追求的,因此工程概预算中的细节问题是实现这目的的关键.

关键词: 工程概预算 园林工程 利润 成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池流域西芹保护地氮流失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CSCD

摘要:滇池流域蔬菜花卉基地,氮的流失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纯氮用量达到1 200 kg/hm2时,直接淋洗量达到了79.5 kg/hm2,潜在淋洗量达到了266.55 kg/hm2,分别是低量施肥(450 kg/hm2)的2倍和3倍多。HF(高量施肥)处理的流失率是29%,LF处理流失率是11%。如果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使施肥量合理化,从目前1 200 kg/hm2减少到合理施肥450 kg/hm2,那么每年将减少0.758万t纯氮进入滇池。

关键词: 总氮 土壤水 施肥量 流失 潜在

百合叶片离体不定芽发生和快繁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以百合叶片为材料,建立了百合叶片不定芽发生、植株再生和微繁的技术体系。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不同激素及其组合对叶片不定芽发生、增殖和生根的效应。结果显示,用0.1%的氯化汞对叶片消毒5 min效果较好,污染率为36%,萌动率为75%,诱导率为68.8%。MS+6-BA 2.0 mg/L+NAA 0.5 mg/L是叶片不定芽发生的适宜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1 mg/L是不定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MS+NAA 0.1 mg/L是生根的适宜培养基。

关键词: 百合 叶片 不定芽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柿属植物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柿属植物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柿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向以及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技术在柿属植物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中的应用途径,评述了它们在柿属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柿属植物 分子标记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Sp71-6180的引种试验初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CSCD

摘要:Sp71-6180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1995年从墨西哥引进,经过引种疫情检测、繁殖观察、试验筛选和全省甘蔗品种区试及生产示范选择而成的优良甘蔗新品种。Sp71-6180出苗整齐,生势强,脱叶性好,成茎率高,宿根性强,为中小茎种,早熟高糖高产种。该品种通过各试验阶段表明:平均产蔗100.95t/hm2,比对照ROC10增产24.1%,比桂糖11号增产16.6%;甘蔗平均含糖分14.89%,比对照ROC10高0.58%,比桂糖11号高0.59%,其中,11月份甘蔗含糖分13.27%,较二对照高1.36%~1.63%;平均含糖15.6t/hm2,比对照ROC10增产30.1%,比桂糖11号增产25.4%。该品种适宜于旱地栽种,适应性广,经过黑穗病人工接种鉴定为1级高抗。该品种表现优良,达到国家甘蔗新品种审定标准,于2004年10月通过云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Sp71-6180 引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耐低磷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在土壤有效磷含量6.26*10-6和80*10-6条件下,对云南5个稻作区548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进行水稻耐低磷特性间的相关性分析及耐低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分蘖、相对总干重、相对地上干重、相对地下干重是评价水稻耐低磷胁迫较好的指标性状.

关键词: 云南地方稻种 核心种质 耐低磷特性 筛选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极显著地影响制种产量,云杂3号、云杂5号的最佳父母本行比分别为2∶8和2∶6;对于C49S-87,为确保制种纯度和制种产量,制种以利用前3个分蘖穗为宜;叶龄、叶枕距、幼穗长度等均可作为制种中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形态指标;不育系C49S-87和K78S的制种实践表明,不育系本身的育性参数和异交结实性对建立高效制种技术起决定性作用。2003年以来,已建立了一套基于K78S的简易、高效、低成本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制种产量稳定在3 750 kg/hm2(不含该面积上的父本产量),制种纯度稳定达98%以上。

关键词: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以云南省地州和县为单位对582份云南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不仅在地州间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县区间的多样性差异也较大,其中地州间的多样性以滇西南的临沧、思茅、滇西的大理和滇南的红河为富集地,其多样性指数在1.2631~1.3302;而迪庆、文山和昆明等地的多样性较贫乏,多样性指数在0.4043~1.1284。县区间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00~1.2884,多样性最丰富的县是镇康、丽江、墨江等县;而通海、个旧和丘北等县的多样性较贫乏。②12个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则以株高(2.1629)、蛋白质含量(2.0832)和百粒重(2.0787)等5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大,生长习性(0.3622)、茸毛色(0.5412)和花色(0.7151)等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小。研究表明云南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

关键词: 大豆地方资源 遗传多样性 初步分析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