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木薯茎叶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木薯茎叶产量、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木薯桂热891、云热薯2号、华南205为试验材料,选择品种(A)、种植密度(B)两个因素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云南干热河谷区进行7个种植密度的田间比对试验.结果显示,木薯茎叶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按B6、B5种植可收获较高的茎叶产量,低种植密度比高种植密度更适合茎叶干物质的积累.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而茎粗则逐渐下降.根据平均隶属函数结果可知,A1、A3按B4种植营养品质最佳,A2按B2种植营养品质最佳,且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不同品种间,A2、A3的产量、农艺性状、营养品质优于A1.研究表明,云热薯2号为适宜云南干热河谷区种植品种,其适宜种植密度为50 000株/hm2,可收获较高的茎叶生物产量,且营养品质佳.


不同的揉捻方式和发酵时间对红茶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特产研究 》 2024
摘要:为研究不同揉捻方式和发酵时间对红茶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提升茶叶香气成分和感官品质。本研究选用‘云抗十号’茶树鲜叶为原料,通过单揉和复揉两种揉捻方式,经过3 h、4.5 h、5 h、5.83 h的发酵,共设8个处理,并对茶叶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9个样品中共检测到香气成分38种,其中香气成分以醇类为主,含量为54.51%~63.70%,其次是酯类和萜烯类,酮类、醛类、酸类和杂氧类化合物等含量占比较低。各处理中,醇类的主要香气组分是β-芳樟醇、香叶醇、橄榄醇等,含量最高的是处理2(单揉+0h发酵)为63.70%,其次是处理6(单揉+5.83h发酵)为63.38%;酯类主要香气组分是水杨酸甲酯、顺-己酸-3-己烯酯等,含量最高的是处理5(单揉+5h发酵)为25.10%,其次是处理8(复揉+4h发酵)为24.68%。通过感官评审,处理5、6、7评分均在90分以上,处理5(单揉+5 h发酵)评分最高为92分。处理1、2评分均相对较低,均在85分以下,其中处理1(萎凋)评分最低为81分。综合分析,以处理5(单揉+5 h发酵)的香气成分和感官品质为最佳。


等氮量有机替代对油菜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减少高原湖泊流域农田化肥施用量并为化肥减施和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洱海流域油菜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K)、有机替代25%(T1)、有机替代50%(T2)、有机替代75%(T3)、有机替代100%(T4) 5个等氮量有机替代处理;待油菜成熟后进行采样,测定油菜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油菜的根系总长度、根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根分化程度总体随着有机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会抑制油菜根系面积的扩增。与CK相比,T1(197.40 cm)、T2(269.04 cm)、T3(366.99 cm)、T4(386.46 cm)处理的油菜根系总长度均大于CK处理(189.98 cm);油菜根尖数量和根系交叉数从高到低分别依次为T4(11 315个)、T2(9 719个)、T3(9 229个)、T1(6 567个)和T4(2 301.88个)、T2(2 190.40个)、T3(2 126.50个)、T1(1 526.88个);CK处理下的油菜根系总表面积(100.61 cm2)和总投影面积(32.02 cm2)均大于其他处理。有机替代量的增加还有利于促进油菜秸秆及籽粒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增加,T4处理油菜平均株高(143.9 cm)显著性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T1、T2、T3处理的1.55倍、1.85倍、1.42倍、1.32倍;T4处理的平均角果长度(6.1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T1、T2、T3处理的1.05倍、1.17倍、1.15倍、1.10倍;T3处理油菜产量最高(2 068.73 kg/hm2),比纯施化肥处理(CK)产量提高29.23%,比纯施有机肥处理提高14.19%;T2处理油菜产量为2 051.79 kg/hm2,比纯施化肥处理(CK)提高28.17%,比纯施有机肥(T4)提高13.25%。综合考虑下有机替代量为50%时综合效益最高,是洱海流域最适宜的有机替代量。


切花月季霜霉病在温室内的发生预测模型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月季霜霉病会导致植株叶片大量脱落,对温室中的月季切花造成很大威胁。该病害发生所需的“中温高湿”环境条件容易在温室中形成,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分析不同常见切花月季品种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室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能够预测霜霉病发生的统计模型,为切花月季霜霉病害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接种月季霜霉菌(Peronospora sparsa),并对2022—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宝峰基地栽培的‘紫霞仙子’‘粉红雪山’‘洛神’‘骄傲’4个切花月季品种霜霉病的发病情况和温室环境因子进行系统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混合效应模型等分析方法构建病害预测模型。【结果】室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月季霜霉菌的侵染发病温度为5~30℃,最适宜温度为18~20℃;霜霉菌侵染发病的最低湿度为75%,最适湿度为>90%。数据表明,温室环境因子对霜霉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病情指数与发病前3 d、前5 d、前7 d和前15 d的侵染适宜度累计值呈线性关系。其中,‘紫霞仙子’和‘粉红雪山’品种的拟合效果好,‘洛神’和‘骄傲’品种的拟合效果不佳。再增加品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4个品种混合在一起时,拟合混合效应模型的效果都极显著,最优模型的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为89.189,标准差为0.023,RMSE为0.041。【结论】发病前3~15 d的环境条件对病害的影响可以用侵染适宜度模型来描述。发病前15 d的侵染适宜度累计值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最大,以上3种模型效果都显著。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提前7~15 d根据环境因子的适宜度变化,进行基于模型的预测分析,以更好地防治病害。
关键词: 切花月季霜霉病 环境适宜度 预测模型 逻辑斯递回归


酸模根际解淀粉芽胞杆菌SH-53发酵条件优化及其生防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H-53的优化发酵条件及其生防作用,以发酵液OD600nm值和抑菌率为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条件,以室内盆栽试验检测优化发酵液对番茄枯萎病防效、番茄苗促生效果及根系防御酶活的影响,并测定菌株SH-53在番茄根系的定殖能力。结果显示:菌株SH-53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蔗糖15.00 g/L、硝酸钠15.00 g/L、磷酸氢二钠5.25 g/L、酵母浸粉5.00 g/L、pH 7.5、温度30℃、转速200 r/min,装液量200 mL培养24 h;优化后SH-53发酵液OD600nm值及抑菌率分别较优化前显著提升183.01%和14.06%;在保护试验和治疗试验中防效分别为84.44%和64.86%,能显著提高番茄苗株高、茎粗和根长等农艺性状,可增强番茄根系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菌株SH-53在番茄苗根系表面定殖量为1.25×10~8 CFU/mm。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SH-53优化发酵后对番茄枯萎病防治效果良好,可在番茄植株根系定殖,促进植株生长。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发酵条件优化 番茄枯萎病 根系定殖 根系防御酶


云南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支撑特色农业强省建设路径和对策建议
《农村实用技术 》 2024
摘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支撑和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2022年实施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确立了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课题组通过调研分析国内一流农业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情况,结合近年来我省推动农业重大创新平台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举措和成效案例,总结分析了我省农业重大创新平台发展分布差异大,缺乏国家级大平台支撑、平台运行机制活力不足、成果转化总量不足等主要问题和困难,如何解除这些障碍,是农业重大创新平台如何有效支撑特色农业强省高质量发展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植物覆盖对香蕉园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高度集约化的农业措施致使蕉园土壤退化日趋严重,制约了中国香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植物覆盖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是一种重要的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土壤退化的耕作措施.本研究通过宽窄行种植方式,以传统的裸露土壤种植方式为对照,在宽行中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和自然生杂草为植物覆盖处理,通过连续定位试验,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蕉园在植物覆盖下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差异特征,以期探索蕉园土壤可持续利用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蕉园植物覆盖处理下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并随着覆盖年限增加呈现加强的趋势.根据FUNguild功能预测,与对照相比,大翼豆覆盖处理2019年和2020年Saprotroph_Symbiotroph 真菌种群显著地(P≤0.05)增加,2020 年 Pathogen_Saprotroph 真菌种落显著(P≤0.05)降低.共线性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大翼豆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群落复杂性无差异,但群落稳定性更高.同时核心物种无镰刀菌属ASVs,这可能反映了大翼豆覆盖可以减少镰刀属ASVs在群落中主导力,降低土传病害香蕉枯萎病的潜在发生风险.大翼豆处理有效提高了共生有益真菌群,减少了潜在的致病真菌群,有利于保持香蕉种植中的土壤健康.宽窄行与行间覆盖植物相结合的种植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 》 2024
摘要:本文基于马铃薯现阶段的育种工作情况,总结分析了其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现阶段,马铃薯育种主要依据其无性繁殖特性进行,具有简便、有效和确保薯种纯度等优点,同时做好薯种脱毒、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工作;育种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马铃薯品种资源收集、种薯生产能力、种薯生产技术、脱毒种薯质量以及马铃薯产品加工能力。提出马铃薯育种工作发展对策,包括建立良好的育种环境、科学引进马铃薯品种、创新马铃薯育种方式以及更新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发展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