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多元分类判别方法对普洱生茶进行产地溯源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探究多元分类判别方法对普洱茶产地溯源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基于云南5个产地的60份普洱茶生茶样本,利用5种有机成分以及36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多层感知器分析等多元分类方法构建普洱茶产地溯源模型.结果 普洱茶(生茶)中总计33项指标具有与产地的显著相关性.不同产地的普洱茶样本在主成分上有差异,但分类的准确性较低.通过判别分析得到了普洱茶产地溯源的判别函数和组质心函数,该样本溯源正确率高于98%.通过多层感知器分析,该方法的分类正确率最高,生茶样本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分类正确率分别为100.0%和95.5%.结论 普洱茶中有机成分与矿物元素受环境因素影响,在各自产地间形成各自的指纹特征,多维组合可用于建立普洱茶产地溯源模型,为普洱茶产地追溯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持.
贵州省黔西南州甘蔗野生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与表型性状初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州省黔西南州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域,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其独特的气候类型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和丰富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开远)的资源保存数量与遗传多样性,探明黔西南州甘蔗野生种质资源分布状况,2020 年 5 月 9-22 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组织考察队对黔西南州 4 市(县)进行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与采集工作.考察队系统调查兴义市、兴仁市、晴隆县、普安县等 4 市(县)33 个乡(镇)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分布情况,采集到 3 个属 5 个种共 92 份野生甘蔗种质资源,其中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Er)6 份、割手密(Sacchuram spontaneum,Sp)16 份、芒(Micanthus sinensis,Ma)25 份、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ius,Ea)13 份、蔗茅(Erianthus fulvus,Ef)32 份.调查分析发现,黔西南州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种间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 11.4%~78.0%,平均变异系数在 30%以上.聚类分析显示,割手密第Ⅲ大类群(Sp-2)、芒第Ⅱ大类群(Ma-8)、斑茅第Ⅱ大类群(Ea-2、Ea-9)、蔗茅第Ⅲ大类群(Ef-10、Ef-11)、蔗茅第Ⅴ大类群(Ef-26)及滇蔗茅(Er-1、Er-3、Er-4)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优良,具有育种利用潜力,可推荐作为甘蔗高产高糖育种亲本进行发掘利用.此次采集行动弥补了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开远)在黔西南州系统调查的空白,部分特异材料具有其他甘蔗野生资源所不具备的优异性状,为甘蔗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云南大理葡萄套种秋番茄高效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 2023
摘要:葡萄园间套种秋番茄,能显著增加葡萄园产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据调查,葡萄套种番茄每667 m~2番茄产量5~6 t,每667 m~2增加收入1.5万~1.8万元。
杀卵菌剂对葡萄叶际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浓度杀卵菌剂烯酰吗啉对健康及发病葡萄叶际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精准高效防控葡萄霜霉病,以及为研发微生物农药提供参考,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在其生长发育期间喷施低、中、高浓度的烯酰吗啉,并以等量无菌水为对照(CK),基于微生物多样性组学结合生信分析技术研究不同浓度杀卵菌剂对健康及发病葡萄叶际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葡萄样本共获得1 58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涵盖10门37纲104目261科552属894种的真菌.健康及发病组中浓度烯酰吗啉处理(DM、DMP)显著增加了葡萄叶际真菌多样性.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对健康状态下葡萄叶际真菌影响不显著,发病状态下影响显著(P<0.05).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葡萄叶际优势菌门,枝孢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尾孢属(Cercospora)等为优势菌属.中浓度烯酰吗啉处理下显著变化菌属数目最多.葡萄叶际真菌主要以腐生、病理以及混合营养模式为主,病理营养型真菌主要由植物病原体组成,当葡萄感染霜霉病并表现为发病后,其他植物病原体的相对丰度降低.
国内外甘蔗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糖料 》 2023
摘要:甘蔗(Sugarcane)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生产的食糖占到全球产量的80%.作为一种植株高大的作物,甘蔗生长较为旺盛,具有较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甘蔗需要的养分较多,主要以钾、氮和磷为主,且钾>氮>磷.但是由于施肥技术体系不完善,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甘蔗产量和品质逐渐下降.因此,为了改善目前的施肥现状、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合理的绿色施肥技术以及新型肥料研发对甘蔗生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甘蔗施肥技术与肥料研发施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甘蔗的绿色智能施肥技术提出新的创新发展方向.
金沙江流域植烟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及养分时空变异特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丽江金沙江流域植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及变异特征,为植烟土壤科学高效施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7—2020年,对金沙江流域938个植烟土壤点跟踪采样,测定土壤pH以及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水溶性氯含量等6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土壤肥力各指标时空变异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金沙江流域5县(区)植烟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基本保持平稳且处于适宜范围;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且逐年增加;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逐年增加后在2020年下降;水溶性氯含量逐年降低,且低于正常值。适宜性评价显示:玉龙县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最高,华坪县最低,分别为0.64和0.51;金沙江流域整体土壤质量为Ⅱ级,适宜性指数为0.58。【结论】丽江金沙江流域植烟土壤整体质量较好,适合烤烟种植,但在生产上应注意土壤改良、合理轮作、科学有效施肥和严控化肥投入量。
DSSAT-CSM模型在玉米种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农业气象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模型在模拟、评估、预测玉米作物生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系统归纳了DSSAT-CSM模型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总结了DSSAT-CSM模型的组成、发展及不足,概述了利用作物模型模拟关键因素影响玉米生长的过程及结果,为作物模型实现作物品种参数调整、温度变化、氮肥措施、灌溉制度及土壤关键因子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优化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目前作物模型的不确定性及不足是限制模拟精度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规范数据收集、耦合多类型作物模型、优化动态管理过程,以及修正和优化模型是未来作物模型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