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建国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52份云南省1950s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普通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N(56.58%)和1(43.42%)2种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具有7+8(42.11%)、7+9(34.87%)、6+8(0.66%)、14+15(7.24%)、17+18(13.16%)和13+16(1.97%)6种亚基类型,在Glu-D1位点具有2+10(5.26%)、2+12(54.61%)、5+10(24.34%)和5+12(15.79%)4种亚基类型;(2)云南省普通小麦HMW-GS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共出现2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7+8,2+12"、"N,7+9,2+12"、"1,7+8,2+12"与"1,7+9,5+10"较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39%、9.87%、7.89%和7.89%;(3)云南省各个时期育成品种(系)的HMW-GS品质评分基本维持在4.50左右,1990s以后育成的品种(系)中优质亚基5+10出现的频率随普通小麦育成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云南省普通小麦的HMW-GS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12种HMWGS等位变异,包括13+16、2+10和5+12三种稀有亚基类型和27种亚基组合类型;对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7+18和5+10频率较小,缺乏优质亚基2*。因此,在云南省普通小麦的品质改良中应加强优质亚基2*、17+18和5+10引入及合理应用。
关键词: 小麦 云南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建国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52份云南省1950s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普通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N(56.58%)和1(43.42%)2种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具有7+8(42.11%)、7+9(34.87%)、6+8(0.66%)、14+15(7.24%)、17+18(13.16%)和13+16(1.97%)6种亚基类型,在Glu-D1位点具有2+10(5.26%)、2+12(54.61%)、5+10(24.34%)和5+12(15.79%)4种亚基类型;(2)云南省普通小麦HMW-GS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共出现2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7+8,2+12"、"N,7+9,2+12"、"1,7+8,2+12"与"1,7+9,5+10"较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39%、9.87%、7.89%和7.89%;(3)云南省各个时期育成品种(系)的HMW-GS品质评分基本维持在4.50左右,1990s以后育成的品种(系)中优质亚基5+10出现的频率随普通小麦育成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云南省普通小麦的HMW-GS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12种HMWGS等位变异,包括13+16、2+10和5+12三种稀有亚基类型和27种亚基组合类型;对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7+18和5+10频率较小,缺乏优质亚基2*.因此,在云南省普通小麦的品质改良中应加强优质亚基2*、17+18和5+10引入及合理应用.
关键词: 小麦 云南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云南田、地2种栽培方式对大麦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研究云南田、地2种栽培方式对大麦主要品质的影响,选取11个大麦品种分别采用田、地2种方式种植,在收获之后,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大麦籽粒水分、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含量。分析表明,所有参试大麦品种籽粒的水分、淀粉含量均是田栽培方式比地栽培方式含量低;蛋白质含量则是田栽培比地栽培高;除云大麦9号田栽培的粗纤维含量比地栽培的高外,其他品种均是田栽培的粗纤维含量比地栽培的低。田、地2种栽培方式对大麦籽粒水分、蛋白质、淀粉、粗纤维含量均达极显著影响(P <0.01);田、地2种栽培方式下,六棱和二棱大麦的水分、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均达极显著差异(P <0.01),其中六棱大麦这2种栽培方式籽粒淀粉含量达显著差异(P <0.05),二棱大麦籽粒淀粉含量达极显著差异(P <0.01);栽培方式和棱型均对大麦品质性状有较大影响。


调节剂对柠檬产量及品质正逆调控的效应
《江西农业学报 》 2018
摘要:以6年生云柠1号尤力克柠檬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柠檬花果数、果实产量和品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对柠檬开花坐果有正调控效应,可增加花蕾0.63~4.73朵、开花数0.63朵、着果数0.50~2.10个,实现总产量增加18.90%;喷施乙烯利和赤霉素对柠檬开花坐果有逆调控效应,与对照相比,喷施乙烯利后花蕾数减少0.20~7.00朵,开花数最多时仅为0.33朵,叶片数减少6.30~14.33片,导致减产22.78%;喷施赤霉素后花蕾数减少0.50~7.73朵,开花数减少1.33朵,总产降低45.15%。喷施生长调节剂对柠檬果实品质也有影响,喷施多效唑的单果重比对照大14.93 g,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各处理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


特异茶树品种紫娟白茶新加工工艺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研究新工艺对紫娟白茶感官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紫娟茶鲜叶为原料,在萎凋过程中添加脂肪酶并加以轻微包揉和轻微发酵,按此工艺制作白茶,考察新工艺对紫娟白茶感官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萎凋过程加入脂肪酶会提升紫娟白茶品质;新工艺制作的紫娟白茶,在外形、色泽、叶底、汤色、香气和滋味方面都体现出较好的优势,且茶氨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有所提升。[结论]该研究可为促进紫娟白茶品质的提升,进一步完善紫娟白茶技术体系,增强紫娟白茶整体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甜樱桃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甜樱桃品种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方法】对不同甜樱桃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产量以及果实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布鲁克斯、先锋、早大果是开花较早的甜樱桃品种,而红蜜、西尔维亚、斯克乃德斯3个品种开花较晚。不同甜樱桃品种的花期在12~23 d。红灯、早大果的果实成熟较早,果实生育期较短;西尔维亚的果实成熟较晚,西尔维亚、南阳红的果实生育期较长。叶芽开放期在3月16至29日,落叶终止期在12月8至10日。定植3年的6个甜樱桃品种中,早大果的树高、干周、平均单果重最大,分别为3. 16 m、22. 85 cm、7. 92 g。布鲁克斯的单株产量最大,为1. 08 kg。定植11年的本地樱桃-布莱特的树高、干周、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分别为4. 25 m、50. 35 cm、8. 64 g、34. 85 kg。定植12年的10个甜樱桃品种中,南阳红的树高最高,为4. 67 m;雷吉娜的干周最长,为61. 88 cm;早大果的平均单果重最重,为11. 44 g;龙冠的单株产量最大,为36. 60 kg。布鲁克斯的裂果率最大,为51%;红灯、西尔维亚、先锋、萨米脱的裂果率在10%以下,其它品种未发现裂果现象。8个甜樱桃品种的磷、锌、铁、锰、镁、钙、铜、钠、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99 mg/kg、0. 715 mg/kg、3. 44 mg/kg、1. 49 mg/kg、108 mg/kg、98. 7 mg/kg、0.431 mg/kg、1. 94 mg/kg、0. 183%;总糖、维生素C、粗纤维、总酸、水分、可溶性固形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 22%、21. 9 mg/100g、0. 10%、1. 20%、83. 1%、15. 79%。布鲁克斯的糖酸比值最高,萨米脱的最低。【结论】不同甜樱桃品种生物学特性、产量、果实品质有所差异。


云南不同产地玛咖营养品质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云南产玛咖的氨基酸、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组成以及农药残留、重金属的安全性评价,为云南玛咖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云南不同产地、色型玛咖中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总糖、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以及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含量。【结果】云南不同产地的玛咖营养品质存在差异。云南玛咖中精氨酸与脯氨酸含量较高,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生产的黄色玛咖蛋白品质最佳。分析其矿质元素发现,云南玛咖中富含钾、镁、锰等10种常量与微量元素,其中钙锌含量较高,以云南省龙陵县龙山镇所生产的黑色玛咖矿物质元素含量最佳。此外,不同产地的云南玛咖样品中有毒金属与农药残留都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可以放心食用。【结论】云南不同产地的玛咖均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可以作为保健食品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柠檬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柠檬苦素及主要类黄酮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瑞丽柠檬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柠檬果实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类黄酮等物质,是一种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的水果。本文采用HPLC分析了云南湿热气候条件下栽培的云柠1号柠檬果实三个不同发育期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和抗癌防癌功效的柠檬苦素和9种类黄酮物质,研究表明,柠檬苦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含量逐渐下降,但至花后210 d时,果实中柠檬苦素含量仍高出人体苦味阈值6.3倍;类黄酮中地奥司明含量最高,占类黄酮总含量的83.26%~84.61%,其次是以橙皮苷和新橙皮苷为主的黄烷酮类,占类黄酮总含量的14.18%~15.45%,含量最低的为多甲氧基黄酮,含量仅占类黄酮总含量的0.008%~0.89%,未检测出橘黄酮。推测云南湿热环境下有利于地奥司明成分的累积,类黄酮的累积转化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