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钾肥种类及用量对三七养分吸收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一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作试验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硫酸钾(K2SO4)和氯化钾(KCl)及不同施钾(K2O)水平(0、337.5、675、1012.5 kg/hm2)对三七生长发育、养分吸收、钾肥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K2SO4和KCl可促进三七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和生物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了三七产量(P?0.05),增幅7.21%~27.33%,以施用K2SO4675 kg/hm2处理(KS2)产量最高.施用K2SO4和KCl增加了三七地上部、根部氮、磷、钾累积量,三七地上部、根部氮、磷、钾累积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钾肥农学效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钾量675 kg/hm2时达到最高;钾肥偏生产力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施用2种钾肥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三七根腐病的发病率,与K0相比,施用K2SO4和KCl分别平均降低根腐病发病率35.80%和28.40%;各施钾处理中以KS2处理降低根腐病发病率幅度最大.施用K2SO4和KCl均明显提高了三七皂苷R1含量和人参皂苷Rg1、Rd、Re、Rb1以及总皂苷含量,增幅分别为21.74%~89.13%、21.65%~57.22%、21.88%~68.75%、15.79%~68.42%、19.11% ~49.68%和20.54%~59.15%;以KS2处理效果最佳.本试验条件下,三七对氯不敏感,相同钾水平下,施用K2SO4在促进三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提升方面均优于KCl;要实现三七高产优质以KS2处理施钾量(675 kg/hm2)为宜.


右旋糖酐/蚕豆蛋白复合凝胶的流变特性
《现代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乳酸菌右旋糖酐对蚕豆蛋白食品相关性质的影响,采用哈克流变仪和质构仪等测定了添加不同浓度右旋糖酐时GDL诱导的酸致蚕豆蛋白复合凝胶质构和流变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右旋糖酐能显著增加蚕豆蛋白凝胶保水性,空白组蚕豆蛋白凝胶保水性为60.38%,1%右旋糖酐与蚕豆蛋白形成的复合凝胶保水性为70.08%(p<0.05);右旋糖酐浓度在0.25%~1%之间,对复合蛋白凝胶色泽有一定影响;0.5%右旋糖酐与蚕豆蛋白形成的复合凝胶强度为0.27 N,与空白组蚕豆蛋白凝胶(0.37 N)差异显著,可软化含高蚕豆蛋白食品质构特性;右旋糖酐/蚕豆蛋白复合凝胶流动曲线符合carreau模型(R2>0.99),具有假塑性流体的特性;应变扫描的弹性模量G'均高于黏性模量G',说明右旋糖酐/蚕豆蛋白复合凝胶的弹性占主导;频率扫描结果显示添加右旋糖酐可软化蚕豆蛋白凝胶,使凝胶G'、G'降低,更易于加工.在蚕豆食品中添加右旋糖酐可改善蚕豆蛋白的质构和流变特性,为拓展其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右旋糖酐;蚕豆蛋白;复合凝胶;流变特性


珠芽类魔芋新品种'兴迈4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兴迈4号’是从印度尼西亚引进的珠芽类魔芋混合群体材料中通过系统育种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球茎表面黄褐色,肉质浅黄色。叶柄光滑,底色为绿色或深绿色,具条纹和不规则斑块。生育期157~185 d,平均商品芋产量55.8 t·hm-2,葡甘聚糖含量(以干基计)65.9%,粘度高于15 000 mPa·s。田间软腐病发病率为0.78%。适宜在云南较低海拔区域高温高湿环境下种植。


1-MCP结合低温通过调控脆性、叶绿素降解缓解叶类蔬菜采后衰老
《西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1-MCP结合低温通过调控影响品质变化的相关酶来缓解叶类蔬菜采后软化与黄化.分析4℃及4、6 μL/L 1-MCP+4℃复合处理2种叶菜(生菜和瓢儿菜)后,其失水率、膜透性(电导率、丙二醛(MDA)、脆性[脆性、β-1半乳糖苷酶(β-GAL)酶活性]、黄化程度[叶绿素、叶绿素酶(CLH)酶含量、脱镁叶绿素酶(PPH)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下2种叶菜贮藏4 d后严重萎蔫失去商业价值,1-MCP+4℃保鲜处理后能贮藏至12 d,1-MCP+4℃复合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叶类蔬菜水分散失程度、缓解电导率和MDA升高、缓解叶片脆度降低和叶绿素降解,其中6 μL/L 1-MCP+4℃复合处理效果最为理想.6 μL/L 1-MCP+4℃复合处理12 d时生菜、瓢儿菜的脆性下降率(14.48%、28.12%)均比对照组4 d时(82.89%、80.12%)低,其β-1GAL 酶活性分别为 15.01 nmol/(min·g)、19.53 nmol/(min·g),分别上升 41.86%、12.74%,而对照组仅4d就上升2倍左右.贮藏12 d时,6 μL/L 1-MCP+4℃复合处理两种叶菜叶绿素含量降解率(23.45%、30.13%)低于第4天时对照组(65.76%、72.37%).相关的酶活含量数据也正好对应,6 μL/L 1-MCP+4℃复合处理生菜贮藏12 d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42.33%、67.11%,常温贮藏4 d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55.99%、74.50%.6 μL/L 1-MCP+4℃复合处理瓢儿菜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44.93%、51.49%,常温贮藏4 d后其CLH、PPH酶活则降低53.03%、52.04%.6μL/L 1-MCP+4℃通过有效调控β-GAL酶活性从而延缓叶菜软化的速度,通过影响CLH和PPH酶含量而缓解叶绿素降解,这为探索叶类蔬菜的保鲜机制,进一步利用采后处理技术延长叶类蔬菜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


滇西菜区小菜蛾发生规律及抗药性监测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掌握滇西菜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发生规律和抗药性水平,对提出区域性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5年,采用诱集法和浸叶法监测了滇西菜区小菜蛾种群发生动态及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滇西菜区小菜蛾全年发生,为害期有9个月,春夏季为害重,3-6月为发生高峰期,2009-2015年最高诱蛾量为290~905头/7 d,小菜蛾种群对化学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其中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最高,达到高水平抗药性,对多杀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维持在中等水平抗药性,2011年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了28倍的抗药性,后恢复敏感,3年后又出现抗药性的上升趋势.可见,3-6月是滇西菜区小菜蛾防控的重要时期,可选择Bt、多杀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等药剂轮换使用,减少氯虫苯甲酰胺使用次数,建议停用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


滇西地区西柚园桔小实蝇的发生动态研究
《植物检疫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桔小实蝇是目前危害滇西地区西柚的主要害虫,为弄清桔小实蝇在滇西地区西柚园的发生情况,本研究2020-2021年对桔小实蝇的危害情况和周年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桔小实蝇产卵于近成熟的西柚果实上,导致西柚未成熟就提前变黄脱落.雄性桔小实蝇在滇西地区西柚园内周年发生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至9月上旬,雄虫发生高峰期为7月9日,最大虫量为301.4头/瓶.雌性桔小实蝇的危害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6月9日,最大虫量为30.52头/瓶.利用诱多多诱瓶、色板、色板+诱芯等诱捕方式对桔小实蝇一天的活动盛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果园中一天的活动盛期是上午8:00至下午16:00,夜间很少活动,黄板加诱芯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最好.


177份小麦种质资源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型分析
《种子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77份小麦种质资源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筛选优质亲本材料并为其利用提供依据,利用文献报道的Glu-A3、Glu-B3基因座位的相关基因特异标记,通过PCR方法检测其在177份参试研究材料的分布.结果表明,扩增到目标条带的157份参试材料中,在Glu-A3位点,携带Glu-A3d基因的材料占28.7%,携带Glu-A3e基因的材料仅有云麦20号、云南778、78鉴-35等6份,占3.8%;在Glu-B3位点,携带Glu-B3基因的材料105份,占66.9%,带有Glu-B3g和Glu-B3i基因的材料各为22份,各占14.4%;带有Glu-B3c和Glu-B3h基因的材料分别为3份和14份,分别占1.9%和8.9%;携带Glu-B3j基因的1B/1R易位系50份,占31.8%.筛选出具有优质LMW-GS组合的材料共6份,其中Glu-A3d+Glu-B3g的巧家3号、墨依和中作813等3份;带有Glu-A3d+Glu-B3i组合的滇802-87、云麦33号;带有Glu-B3g+Glu-B3i组合的绵阳11号.再根据文献报道的结果,筛选出同时具有优质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组合的材料4份,带有1、17+18、5+12、A3d基因组合的材料滇832-63和昆7808,带有1、17+18、5+12、B3g基因组合的楚麦9024,带有13+16、5+12、B3g基因组合的滇801,以上10份资源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育种重点利用的材料.
关键词: 小麦;种质资源;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型分析


菜心和芥蓝种间杂交创制异源四倍体蔬菜种质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菜心和芥蓝的种间杂交可丰富遗传背景,创新种质资源,但由于受精合子发育障碍,需对种间杂种进行胚挽救,才能获得后代.以菜心作为母本,芥蓝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于杂交后取种间杂种胚进行人工培养,设置5种不同胚挽救培养基,6个不同取材时间,4种不同生根培养基,3种不同染色体加倍方式,筛选适合的种间杂种胚挽救方式、增殖扩繁方式、染色体加倍方式,提高种间杂种获得率.结果显示,ERM4(MS+0.5 mg·L-16-BA+0.5 mg·L-1 NAA+1.0 mg·L-1 KT+1 g·L-1 AC)出胚率为10.47%,为最佳胚挽救培养基;授粉后12 d为最佳取材时间,出胚率为26.32%;RM4(1/2MS+0.5 mg·L-1 IBA)生根率最高、生根时间最短,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秋水仙碱涂抹生长点5次,染色体加倍率可达62.26%,为最佳染色体加倍方式.通过形态学鉴定、染色体分析、倍性鉴定等方法,对F1代杂种植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所得杂种为真杂种,可育株为异源四倍体.异源四倍体蔬菜种质的成功创制为后续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菜心 芥蓝 种间杂种 胚挽救 异源四倍体 薹用蔬菜


一株分泌型铁载体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云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哀牢山原始森林土壤环境中分离1株分泌型铁载体真菌,并探讨了其对罹烟草青枯病土壤微生物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为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稀释涂布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分泌型铁载体真菌菌株,形态学结合rDNA-ITS基因序列鉴定菌株分类学地位。铬天青S(chromeazurol S,CAS)液检测法结合全波段紫外光吸收法,判定铁载体化学结构类型,检测其活性。DNS比色法和Biolog-ECO分析法,分析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对罹烟草青枯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代谢的影响。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和序列对比分析鉴定该分泌型铁载体真菌为百岁兰曲霉(Aspergillus welwitschiae);菌株分泌型铁载体的化学结构类型为羧酸盐型(carboxylates),铁载体活性为78.7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可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P<0.05),分别提高13.7%和14.46%;菌株次生代谢产物亦可显著提高碳源利用能力: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和Richness指数),分别提高86.15%、50.43%和66.67%。原始森林土壤环境贮藏铁载体微生物资源,利用菌株分泌型铁载体介导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理生化功能是实施土壤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关键词: 原始森林土壤 分泌型铁载体真菌 烟草青枯病 土壤酶 Biolog-E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