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云南不同品种大叶种茶树生化成分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品种及季节对云南大叶种茶树生化成分的影响,为茶树种植品种及茶叶加工采摘季节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采用云南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雪芽100号、佛香2号和紫娟共5个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春、夏和秋三季,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叶进行蒸青固样,分析不同季节5个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水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组分、氨基酸、咖啡碱等)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进行不同茶树品种之间生化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紫娟品种的儿茶素总量较其他品种高,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云抗10号的水浸出物、儿茶素品质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春茶氨基酸含量最高,且高于制作名优绿茶的阈值;夏茶水分、咖啡碱、儿茶素(C)及儿茶素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的茶;秋茶茶多酚含量最高,氨基酸和儿茶素总量显著低于其他季节的茶.茶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在不同品种及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可根据其生化成分的差异性并结合实践进行茶叶适制性研究.

关键词: 大叶种茶;季节;生化成分;变化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调控的碱性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保山山地碱性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考察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质量退化的阻遏效果,为区域植烟土壤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深耕(30 cm)为主处理,生物有机肥培肥为副处理,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测试土壤主要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解析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与微生物种群丰度间的关系.[结果]深耕+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处理CS)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pH,分别降低28.64%和9.21%;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提高31.54%、21.63%、165.31%、77.34%、21.68、27.95%和238.55%.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细菌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差异不显著;处理CS显著提高真菌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P<0.05),促进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性增强,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更为显著.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处理CS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种群丰度,分别提高74.32%和280.70%;降低了放线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种群丰度,分别降低 12.83%、21.88%、36.57%和70.04%.LEfSe分析表明,处理CS导致属水平的细菌和真菌显著差异性物种增加.BugBase表型预测和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处理CS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类群,其中,致病性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丰度显著下降.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结论]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降低土壤容重和pH,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形成,提高土壤酶活性,是碱性植烟土壤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碱性植烟土壤 微生物群落 Illumina MiSeq测序 BugBase表型预测 FUNGuild功能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季节紫娟白茶香气组分探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季节紫娟白茶(Camellia assamica var.Zijuan)进行香气成分的测定,同时采用内标法确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季节的紫娟白茶样品中检出特征香气成分40种,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酸类、杂环类等六大类化合物,萜烯指数的范围为0.950~0.973.对不同季节紫娟白茶香气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茶最差.本研究结果为分析不同季节紫娟白茶的主要香气物质和通过香气成分识别不同季节紫娟白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紫娟白茶(Camellia assamica var. Zijuan) 香气组分 不同季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单萜酚结构酰胺类杂合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及抑菌活性

农药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酰胺类化合物,本研究将天然单萜酚类化合物香芹酚和百里香酚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药效团拼合,设计并合成了30个酰胺类杂合分子,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等确认.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较好,其中7e(N-(4-羟基-5-异丙基-2-甲基苯)-3-甲基噻吩-2-酰胺)的活性最高,对茄链格孢菌和灰葡萄孢的EC50值分别为3.28和15.06μg/mL,且7e与啶酰菌胺之间没有交互抗性.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测定表明,7e对灰葡萄孢敏感、抗性和B-P225F突变菌株的SDH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研究表明,7e与野生型和突变型灰葡萄孢琥珀酸脱氢酶(BcSDH)之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推测7e是潜在的新型SDHI,其与啶酰菌胺之间对菌株SDH抑制活性的差异和与野生型和突变型BcSDH之间结合模式的差异,可能是二者之间没有交互抗性的原因.

关键词: 单萜酚 酰胺 抑菌活性 琥珀酸脱氢酶 分子对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筛选抗马铃薯Y病毒种质资源研究

中国蔬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快速有效筛选抗马铃薯Y病毒种质,加快抗病毒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本试验对引自美国的9个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杂交组合后代进行PVY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筛选,并通过PVY人工接种鉴定评价分子标记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的9个杂交组合852个株系中,共有4个组合163个株系中含有抗性基因Ryadg分子标记RYSC3,占比19.13%;7个组合330个株系中含有抗性基因Rysto分子标记YES3-3A,占比38.73%.其中,2个组合42个株系中同时检测到2种分子标记.人工接种PVY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含有分子标记的株系接种后表现为抗PVY的比例为92.73%;不含有分子标记的株系接种后表现为感PVY的比例为28.57%.PVY抗性基因分子标记RYSC3和YES3-3A能够较准确地鉴定马铃薯PVY抗性资源,有助于早期选育抗马铃薯Y病毒种质资源.同时,本试验筛选获得10份高产、稳产的抗PVY薯条加工型马铃薯资源,可以为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具有PVY抗性和适于薯条加工的亲本材料.

关键词: 马铃薯 分子标记 马铃薯Y病毒 抗性基因 资源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为云南地方稻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将同名或相似名资源划为1组,共分为11组,调查其13个表型性状,计算各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欧式距离,利用非加权配对平均法(UPGMA)对供试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13个表型性状在11组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为3.74%(J组的谷粒长)~82.96%(C组的每穗实粒数),且在各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间均存在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表型性状.11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间表型性状的欧氏距离差异明显,分别为1.63(G4与G7)~10.45(A5与A21),在欧式距离为1.95时,133份同名地方稻种资源被聚为八大类群.48个SSR标记在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中共检测到395个多态性位点,各标记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RM5622)~16(RM2851)个,平均为8.23个;48个SSR标记在11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154个(K组)~263个(A组).48个SSR标记的主要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多样性指数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较大,主要等位基因频率为0.1617~0.7970,平均为0.3332,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62~0.9054,平均为0.7704,PIC为0.3388~0.8977,平均为0.7419.11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SSR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差异明显,为0.4545~0.9040,在遗传相似系数0.1400处可将133份资源分为七大类群.[结论]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多样性丰富,经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鉴定133份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中并未出现重复资源,两种鉴定方法得到的结果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些差异.所用标记的多态性丰富,具有区分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能力,可用于云南水稻种质资源鉴别.

关键词: 云南同名地方稻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SSR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娃娃菜新品种迷您黄5号的选育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迷您黄5号是以雄性不育系CCR11268(BC9代)为母本,娃娃菜自交系CM1208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小棵型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一代杂交新品种,生育期75~90 d,生长势强,株型紧凑,外叶浓绿,心叶金黄,合抱,"H"型,平均株高31.2 cm,开展度54 cm,球高22 cm,球径10.5~11.3 cm,球型指数1.9,净菜率69.5%,平均产量达72757.5 kg/hm2.该品种品质优良,可溶性糖含量2.31%,维生素C含量221 mg/kg,具有耐抽薹性强、丰产性好、稳产性较高等特点,适宜在云南省及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迷您黄5号;一代杂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究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2代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种植下主要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特点.[方法]以'云麻1号'和'Dame Blanche'杂交获得的F2代株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对亲本和F2代分离群体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对这些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广义遗传力估算.[结果]8个农艺性状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F2代群体中多数农艺性状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但群体中各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在3个生态环境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10%,平均变异系数(3个生态环境下变异系数之和/3)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分枝高>鲜重>分枝长>分枝数>株高>茎粗>叶宽>小叶宽>叶长宽比>叶长.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除小叶宽、叶宽、叶长宽比(叶形)3个性状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在3个生态环境下均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分枝数、分枝长等农艺性状分布呈连续正态分布,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0个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变化幅度为29.508%~82.575%,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株高>第一分枝高>叶长>分枝数>茎粗>叶宽>小叶宽>鲜重>叶长宽比,其中分枝长和株高广义遗传力超过80%.[结论]在F2代群体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丰富,表现出广泛的性状分离,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离特征,结论可为大麻不同用途品种选育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麻 农艺性状 杂交F2代 遗传变异 广义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肥管理对苕子-玉米轮作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持水能力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苕子-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水肥管理对苕子养分累积量及玉米季土壤含水量、水分特征曲线、水稳性团聚体组成、有机质、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嵩明县试验基地布置苕子-玉米轮作大田试验。将玉米季部分肥料前移至绿肥季、在绿肥季设置灌溉处理作为调控措施,设10个处理。于苕子盛花期采样测定苕子养分累积量,于玉米生长时期实时监测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于玉米收获期采样测定各处理的玉米产量、土壤有机质、水分特征曲线和团聚体组分等指标。【结果】绿肥季施氮磷肥和灌溉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整个玉米季,冬闲处理土壤含水量总体最低,绿肥季施氮磷肥处理土壤含水量总体较高。冬闲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最低,各种绿肥季施肥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较对照处理均有提高。绿肥季灌溉和施肥措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土壤> 2 mm团聚体含量,减少了0.25~2 mm和<0.053 mm团聚体含量。绿肥季不施肥,进行灌溉处理的>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C0.25)、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团聚体系数(KCTP)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9.10%、17.52%和33.25%,其中WSAC0.25降幅显著。【结论】玉米季肥料前移至绿肥季不仅不影响玉米籽粒产量,绿肥季进行施肥灌溉还可有效增加后茬玉米籽粒产量。种植绿肥可以提升土壤持水能力,绿肥季施肥或灌溉处理可在土壤低吸力范围内进一步优化土壤持水性能。绿肥季施肥处理可通过较大幅度增加土壤中> 2 mm团聚体含量来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而绿肥季不施肥,进行灌溉处理则是通过更大幅度减少0.25~2 mm团聚体含量来降低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

关键词: 苕子玉米轮作 灌溉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持水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湖泊周边浅层地下水:磷素时空分布及驱动因素

环境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原湖泊周边农田磷肥的大量施用和城镇村落的聚集造成了土壤剖面磷素不断累积和含磷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加剧了湖泊周边浅层地下水的磷污染,磷随湖泊周边区域浅层地下径流入湖也影响着高原湖泊的水质安全.2019~2021年雨季和旱季,通过对云南8个湖泊周边农田和居民区水井进行监测,分析了 452个浅层地下水样中磷浓度的时空差异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和土地利用影响了浅层地下水中磷浓度及其组成,表现为雨季浅层地下水中磷浓度大于旱季,农田大于居民区;溶解性总磷(DTP)是总磷(TP)的主要形态,占75%~81%,溶解性无机磷(DIP)是DTP的主要形态,占74%~80%.8个湖泊周边近30%的样本TP浓度已超过地表水Ⅲ水标准(GB 3838),其中,洱海(52%)、杞麓湖(45%)、星云湖(42%)和滇池(29%)湖泊周边地下水磷的超标率远高于阳宗海(16%)、抚仙湖(13%)、程海(6%)和异龙湖(5%).影响浅层地下水磷浓度的关键因子是土壤剖面中水溶性磷(WEP)、含水率(MWC)、土壤有机质(SOM)、总氮(TN)、pH和浅层地下水中pH、水位(P<0.05).土壤WEP、SOM、TN、MWC和地下水中pH的增加显著增加了浅层地下水中DIP和DTP浓度,而地下水位的降低显著减少了地下水中DTP和DIP的浓度.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磷(P) 时空分布 高原湖泊 驱动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