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栒子新品种‘雪山彩衣’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栒子新品种‘雪山彩衣’是从小叶栒子野生种群中通过单株选择育成。叶片厚革质,正面有光泽;花蕾淡红,花瓣白色;果实近球形,红色。观果期较长,抗旱,耐寒,耐贫瘠,匍匐性好,病虫害极少,容易繁殖。生态适应性广,是优秀的木本地被植物,也可盆栽观赏。


等高横向聚土垄作对早春马铃薯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低纬高原山区早春马铃薯不同覆膜种植方式下,土壤水分生产率、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降水与土壤耕作层湿润深度等变化情况对马铃薯产量差异的影响。【方法】以当地马铃薯品种合作88号为材料,试验设置3个处理:T_1处理,等高横向聚土单垄地膜覆盖种植;T_2处理,等高横向平作半膜覆盖种植;T_3处理,以当地顺坡面平作半膜覆盖种植方式为对照(CK)。【结果】T_1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湿润深度和水分生产率极显著高于T_3处理(CK)3.8%~54.8%、2.2~58.1 cm和6.43~11.46kg/m~3。T_1处理的出苗率极显著高于T_3处理(CK)19.6%~22.3%。T_1处理的产量、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T_3处理(CK)82.6%~101.3%和130.8%~172.4%。【结论】T_1和T_2处理,尤其是T_1处理可明显促进早春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经济、生产效益最佳。


桑树优良新品种云桑5号的选育初报
《蚕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省蚕区具有明显的高原立体气候,选育适应云南蚕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对于云南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云南蚕区现行优良桑树品种及优异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化学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5号。新品种于2015—2017年在云南省多点进行区域适应性种植试验,在草坝镇试验点的单位面积产叶量比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分别增产42.63%和19.01%,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2个对照品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新品种在永仁县、巧家县、陆良县、楚雄市和鹤庆县按照当地的栽植模式其产叶量较农桑14号高出16.08%~18.75%。新品种还具有发芽期早、发条力强、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等特性,但对桑褐斑病和桑白粉病的抵抗力稍弱,需要及时采摘适熟叶以降低病害的影响。
关键词: 桑树品种 云桑5号 人工杂交 化学诱变 多倍体 桑叶产量


蝴蝶兰品种数量性状与分组性状的DUS判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48个蝴蝶兰品种数量性状和分组性状的判定进行研究,为建立蝴蝶兰品种DUS性状的科学判定方法提供支持。【方法】依据DUS测试指南,对蝴蝶兰植株大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花序长度、花朵数量、花序梗长度、花序梗粗度、花长度、花宽度、萼片长度、萼片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唇瓣中裂片长度、唇瓣中裂片宽度等15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采集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LSD最小显著差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依据蝴蝶兰15个数量性状表达均值和极差,采用LSD最小显著差法,将其划分为9级表达状态;蝴蝶兰不同部位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的平均值表现为花序性状(31.83%)>花瓣性状(25.72%)>萼片性状(23.40%)>叶片性状(20.26%)>唇瓣性状(18.96%),其中花序长度与花朵数量的选择空间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4.63%和44.59%;叶片宽度的多样性指数较大,为2.099 8,DUS表达状态较为丰富,但有可能存在性状稳定性问题;通过主成分分析,在15个数量性状中选择出花宽度、叶片长度、花朵数量3个性状作为分组性状。【结论】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DUS测试数量性状的分组性状;数量性状的分级存在不稳定因素,如品种内变异、栽培条件、地域差异等,不能以固定的性状表达范围作为分级标准,需要大量数据支撑并进行年度校正。


云南熊蜂地理区划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云南省熊蜂属的地理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点.[方法]基于2009-2018年在云南采集的35种5 655号熊蜂标本信息,利用经纬度0.5°×0.5°方格内的物种组成分析云南境内熊蜂的地理区划,利用方格内物种数量分析物种丰富度,根据所采集的标本数量分析云南境内熊蜂的物种多度.[结果]云南省熊蜂属区系可划分为云南高原(Ⅰ)和横断山区(Ⅱ)2个大区,其中,云南高原包括西部-中部亚热带中山峡谷区(Ⅰ1)、南部热带低山宽谷区(Ⅰ2)、东南部亚热带岩溶山地河谷区(Ⅰ3)、东部亚热带高原谷盆区(Ⅰ4)和东北部亚热带中山河谷区(Ⅰ5)5个小区,横断山区又可分为西部亚热带高山峡谷区(Ⅱ1)、中部温带高山峡谷区(Ⅱ2)和西北部高寒草甸区(Ⅱ3)3个小区.在云南8个地理小区中,Ⅱ3的熊蜂物种丰富度最高(20种),其次为Ⅰ3、Ⅱ2、Ⅰ1、Ⅰ5、Ⅰ4和Ⅱ1,Ⅰ2最低(3种).横断山区的物种数量明显高于云南高原,其中(27.00°-27.50°N,99.50°-100.00°E)小格是云南境内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区域(18种)o弗里熊蜂Bombus friseanus和短头熊蜂B.breviceps是云南境内的优势蜂种,这2种熊蜂的个体数量接近云南境内35种熊蜂总数量的50%;相反,中华熊蜂B.chinensis、雀熊蜂B.richardsiellus和贝拉熊蜂B.bellardii等物种在云南境内则非常稀有.[结论]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云南熊蜂地理分布特征明显,境内优势种较少,稀有种较多,应该加强保护力度.


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建国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52份云南省1950s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普通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N(56.58%)和1(43.42%)2种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具有7+8(42.11%)、7+9(34.87%)、6+8(0.66%)、14+15(7.24%)、17+18(13.16%)和13+16(1.97%)6种亚基类型,在Glu-D1位点具有2+10(5.26%)、2+12(54.61%)、5+10(24.34%)和5+12(15.79%)4种亚基类型;(2)云南省普通小麦HMW-GS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共出现2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7+8,2+12"、"N,7+9,2+12"、"1,7+8,2+12"与"1,7+9,5+10"较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39%、9.87%、7.89%和7.89%;(3)云南省各个时期育成品种(系)的HMW-GS品质评分基本维持在4.50左右,1990s以后育成的品种(系)中优质亚基5+10出现的频率随普通小麦育成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云南省普通小麦的HMW-GS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12种HMWGS等位变异,包括13+16、2+10和5+12三种稀有亚基类型和27种亚基组合类型;对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7+18和5+10频率较小,缺乏优质亚基2*。因此,在云南省普通小麦的品质改良中应加强优质亚基2*、17+18和5+10引入及合理应用。
关键词: 小麦 云南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茶组植物种间关系的cpDNA、rDNA ITS和mtDNA序列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DNA序列分析在物种系统进化、分类和鉴定等方面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方法】本研究对来源于cpDNA、rDNA ITS和mtDNA序列的15对引物在茶组植物的5种2变种共16份资源中进行了种间关系研究。【结果】在15对引物中,来自cpDNA的6对引物有5对完成了扩增与测序,来自rDNA ITS的3对引物均未得到单一目的片度,来自mtDNA序列的6对引物中,共有4对完成了扩增与测序。对在种间存在位点差异的8对引物序列比对:序列长度最长的为390F-1326R(859 bp),最短的为orf25(446 bp);品种间变异位点最多的为rbcla-rev(24个),最少的为nad4L/orf25(2个)。位点变异率最高的为rbcla-rev(4.76%),最低为nad4L/orf25(0.37%),cpDNA的碱基变异率平均值(2.91%)要远高于mtDNA(0.55%);8对引物在茶变种内发生变异的位点共有9个,占总位点数的0.19%;不同变种间发生变异的位点有90个,占总位点数的1.85%;将8对引物测序得到的序列拼接,按照MP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可以将参试的16份茶树资源分为3大类。【结论】本研究为DNA序列分析在茶组植物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1-MCP处理对百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浓度1-MCP结合BOPP保鲜袋处理对采后百香果保鲜效果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0、0.3、0.6、0.9μL/L)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百香果12 h后装入BOPP保鲜袋,于(5±1)℃下贮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MCP结合BOPP保鲜袋处理均可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果实具有较好的色泽,同时可以维持百香果果实较高的TSS、总酸、VC和总糖含量。其中0.6μL/L的1-MCP熏蒸12 h并采用BOPP保鲜袋包装的保鲜效果最佳。


泡椒专用新品种云辣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云辣1号是以078-2-3为母本、250-4-1-1-S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泡椒专用品种.植株生长势及分枝性强,中熟,果实长羊角形,果面光滑有光泽,商品果长14.5 cm,果肩宽1.6 cm,单果质量19 g,果肉厚0.26 cm,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味微辣,口感脆、无渣.突出特点是长期泡制后仍然保持良好的脆感和适度的辣味,皮肉不分离.田间较对照二金条抗病毒病和疫病,坐果率高,从定植到始收70~75 d(天),一般每667 m~2红熟果产量3 000 kg左右.经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适于我国西南地区作为泡椒加工型品种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