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666条记录
雌雄同株工业大麻新品种云麻12号的选育

中国麻业科学 2024

摘要:云麻12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23年选育的雌雄同株晚熟型工业大麻新品种。该品种THC平均含量为0.07%,CBD平均含量为2.58%。2020—2021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花叶平均产量2785.8 kg/hm~2,较对照品种云麻8号增产24.68%;麻籽平均产量1959.15 kg/hm~2,较对照增产14.00%;麻糠平均产量1921.05 kg/hm~2,较对照增产12.33%。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旱性和抗倒伏性,是适合低纬地区种植的一个雌雄同株工业大麻多用型新品种。

关键词: 工业大麻 雌雄同株 品种 云麻12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蔗糖产业科技创新现状及热点技术分析——基于全球专利视角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通过Innography专利平台数据库中相关专利的检索,利用专利计量学方法,从专利申请国家及数量、申请机构及技术差异、研发热点等方面对甘蔗技术领域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甘蔗技术专利呈现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回落3个阶段,中国、美国、巴西专利累计申请量最多,是主要技术输出国,是全球最受重视的技术市场.科迪华、拜耳、先正达等大型跨国公司不仅是全球主要的专利申请主体,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也较为活跃,其在甘蔗分子育种、无性繁殖、生化防控等领域申请了大量基础专利,基本实现了在全球的技术保护.国内相关专利申请主体为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利类型方向侧重于甘蔗种植、生产、加工等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

关键词: 甘蔗 专利 技术 情报 计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候变化对野蔷薇全球分布影响的模拟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蔷薇原产于东亚,是现代月季的原始亲本之一,也是重要的月季种质资源和砧木。由于抗性强和长势旺,野蔷薇在北美洲等引种地已成为入侵物种。为探究野蔷薇适生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研究基于1246条分布记录和9个生物气候变量,使用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了野蔷薇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最冷季平均温、最冷月最低温、最暖季降水量、等温性是影响野蔷薇潜在地理分布的重要生物气候变量。在当前气候条件下,野蔷薇的自然分布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以东及以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全新世中期分布格局与当前相似,但高适生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部分地区。而在末次间冰期,适生区总体向南收缩,同时高适生区面积明显扩大,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等地。除自然分布在东亚地区外,由于引种,野蔷薇的全球分布已扩展至欧洲大部分地区及北美洲中东部。2041—2060和2081—2100年间,野蔷薇的分布面积在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和SSP5-8.5)的3种升温情境下均会扩大,其平均分布中心(质心)将呈现出向高纬度地区偏移的趋势,表明野蔷薇的分布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野蔷薇分布面积的扩大。上述结果对于理解野蔷薇的生态适应性及预测其未来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引种该物种后需采取的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野蔷薇 最大熵模型 物种分布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适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谋干热河谷区红火蚁药剂防控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24

摘要:红火蚁是元谋干热河谷区一种具有重大危害的危险性入侵生物,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干热河谷区的红火蚁防治药剂,开展了 7 种杀虫剂对红火蚁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对蚁巢的防控效果,药后 7 d以 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的最好,其次是 0.73%氟蚁腙饵剂,平均防效分别为 100.00%和 93.75%,药后 14 和 21 d时,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和 2.05%氟蚁腙吡虫啉杀虫饵剂的防效均达 100.00%,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效均为 93.75%;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在施药后 1 d时单个蚁巢工蚁的虫口减退率达 100.00%,且显著高于除0.1%呋虫胺饵剂处理以外的其他处理,施药后7 d供试药剂的虫口减退率均在 90%以上,但在施药后 21 d时其虫口减退率均出现下降.因此,可交替使用7 种供试药剂进行红火蚁的防控,建议先撒施 0.2%高效氯氰菊酯粉剂、0.73%氟蚁腙饵剂、2.05%氟蚁腙吡虫啉杀虫饵剂等控制红火蚁,然后用 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灌巢彻底铲除红火蚁.

关键词: 干热河谷区 红火蚁 药剂 防治 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西南茶叶主产省茶产业发展现状与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

摘要:目的:西南地区是我国茶产业重要地区,茶产业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产业,对云南、贵州和四川3个茶叶主产省展开竞争力评价及分析制约因素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茶叶生产、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出口贸易等方面梳理3省茶产业发展现状,运用资源禀赋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评价云贵川3省茶产业竞争力.结果:云贵川3省具有拥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产业规模优势及综合比较优势,云南、贵州具有较强的出口贸易竞争力,但均存在相对出口不足的问题,贵州、四川生产效率比较优势不足.结论:结合云贵川3省茶产业发展及竞争力定量分析,从持续加强茶产业的扶持发展、提升茶叶国际贸易竞争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给予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云贵川 茶产业 发展现状 竞争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TP标记对玉米DH、RIL和BC群体遗传规律的比较分析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先玉 335 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s,DH)群体、掖 107x昌 7-2重组自交系(Recombined inbred lines,RIL)群体和京724×京92回交1代(Backcross,BC)群体为试材,采用全基因组覆盖的新型区块标记——单倍型标签多态性(haplotype-tag polymorphisms,HTP)标记,从基因型分离比、亲本遗传片段和重组交换3个角度解析DH、RIL、BC群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DH群体虽然偏分离高于BC群体,平均交换频率低于RIL群体,但该群体样本中不存在杂合和外源片段,均为纯合片段;平均亲本遗传片段长度为384个HTP,高于RIL群体;单代上拥有最高的重组交换次数,相较于其他群体,在群体特点和创制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多优势.

关键词: 玉米 DH RIL BC HTP标记 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猕猴桃资源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演化关系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云南10个地理居群野生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演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大;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在0.989 9~0.999 1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在0.001 1~0.174 3之间.威信居群与彝良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最高,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永善居群与云龙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最低,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10个居群可分为两大类群,师宗、绥江、西畴和永善4个居群聚为类群Ⅰ,麻栗坡、屏边、云龙、镇雄、彝良和威信6个居群聚为类群Ⅱ.类群Ⅰ内的遗传演化关系可分为2个进化层次,师宗居群与绥江居群之间以及西畴居群与永善居群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类群Ⅱ内的遗传演化关系可分为5个进化层次,麻栗坡居群与屏边居群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云龙居群与威信居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可为加快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南 野生猕猴桃 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演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芦荟药材品质评价研究

中医药导报 2024

摘要:目的:对不同来源的24份芦荟药材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为芦荟后期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检测方法和含量要求及相关文献,测定不同来源的24份芦荟药材的性状、杂质、水分、总灰分、浸出物以及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结果:进口芦荟药材性状主要是不规则块状,少部分粉末状;表面棕褐色,较粗糙,较有光泽;断面棕褐色,较光滑,较有光泽。国产芦荟药材性状主要是圆饼状,表面较粗糙,呈黑褐色,略有光泽,断面粗糙,呈黑褐色,略有光泽。杂质含量在0.00%~0.05%之间。水分含量均符合规定,达标率为100.00%。总灰分含量只有9份符合规定,达标率为37.50%(9/24)。浸出物含量范围在2.82%~93.57%之间。大部分芦荟苷含量测定未达到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标准(芦荟苷含量库拉索芦荟不得少于16.00%,好望角芦荟不得少于6.00%),仅有7份芦荟苷含量符合规定,达标率为29.17%(7/24)。13份无法检出芦荟大黄素,11份芦荟大黄素含量范围为0.07%~0.63%。结论:当前药材市场上芦荟主要为进口芦荟和国产芦荟,质量参差不齐,进口芦荟药材品质较为优良,在以后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产地初加工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药材品质。

关键词: 芦荟 药材品质 芦荟苷 芦荟大黄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发展概况

北方蚕业 2024

摘要: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关键,对节约耕地、稳定蚕茧产量、巩固和发展蚕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简述了家蚕人工饲料育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展望随着蚕业科技创新的加快与跨学科深入研究,将推动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革命性进步.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育 适应性家蚕品种 科技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穗干插花加工型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

山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以麦穗干插花(以下简称麦穗花)加工企业认可的云生1号、云麦53号品种为对照,采用芒长、穗长和茎秆强度3个加工企业认为影响麦穗花加工和销售的重要指标,对42份长芒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性状筛选与评价,并利用文献报道的与小麦茎秆强度相关的SSR分子标记对参试资源进行茎秆强度辅助选择,挑选出在农艺性状和分子遗传学上都适合加工麦穗花的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干花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原材料.结果表明,通过两年的田间种植观测与数据分析,未发现3个性状都较两个对照优异的资源.其中,C6(小黑麦)两年的芒长都较两对照显著优异且穗长和茎秆强度差异不明显或也显著优异,是比两个对照更适合加工麦穗花的优异资源;其次是C3和C9,两年的穗长和茎秆强度都显著优于或与两个对照差异不显著,也是加工麦穗花的较理想资源;C4、C5、C7和C8的穗长较云麦53号显著优异,芒长和茎秆强度则差异不显著或也显著优异.对茎秆强度的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表明,C4、C6可能携带有与云麦53号相同的BARC59、BARC134和WMC48位点以及与云生1号相同的BARC59位点,C3、C5、C8也可能携带与云麦53号相同的BARC59、BARC134和WMC48位点以及与云生1号相同的BARC59、BARC358位点,C9可能携带有与云麦53号相同的BARC59、BARC134位点以及与云生1号相同的BARC59、WMC48位点.但是,用这些引物获得的分子标记结果与表型评价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都在50%及以下,可能这些分子标记都不适宜用作供试小麦材料茎秆强度的辅助筛选.今后还需进一步筛选适合评价麦穗花加工型小麦种质资源的指标及分子标记,为选育满足生产需求的优良小麦品种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麦穗干插花 小麦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