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666条记录
基因调控植物花器官发育的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作为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植物进化、分类的重要依据。花器官的发育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生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间出现不同的性状,基因作为其中的关键因子,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花发育调控中的作用一直都是大家研究的热点。花器官的花萼、花冠、雄蕊、雌蕊、胚珠五轮结构分别受到AE花发育模型中A、B、C、D、E五类基因的调控,这些基因在花器官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各类基因的表达或沉默均会导致花器官的结构发生改变,但不同的物种之间又存在差异。本研究综述了MADS-box、AP2/ERF基因家族相关成员AP1、AP2、AP3、PI、AG、SEP、AGL6、SHP、STK及其他基因NAP、SPL、TGA、PAN、WOX等在花器官建成中的调控作用,从分子水平解析了基因在花器官发育中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基因在各植物花器官发育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器官 基因调控 MADS-box AP2/ERF NA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剂处理对辣椒病毒病防效试验研究

长江蔬菜 2024

摘要:为筛选出辣椒病毒病的有效防治药剂,开展了辣椒病毒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维大力健有机水溶肥(灌根:5 kg/667 m2)+维大力康微量元素水溶肥 800 倍液、5%氨基寡糖素水剂 1 000 倍液、8%宁南霉素水剂1 200 倍液、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 1 200 倍液能有效防治辣椒病毒病,防控率均在 60%以上;维大力健有机水溶肥+维大力康微量元素水溶肥、5%氨基寡糖素水剂 1 000 倍液、8%宁南霉素水剂 1 200 倍液、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1 200 倍液可为云南辣椒病毒病防治首选药剂,生产上该 4 种方式可交替使用.

关键词: 辣椒 病毒病 药剂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蜜环菌人工菌棒基质碳氮比对乌天麻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摘要:目的 分析蜜环菌人工菌棒基质碳氮比对乌天麻产量及基本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并对乌天麻氨基酸品质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大棚内随机区组实验,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乌天麻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通过氨基酸评分法对乌天麻中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蜜环菌人工菌棒基质碳氮比对乌天麻的产量、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及氨基酸的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影响;蜜环菌人工菌棒基质碳氮比为75.94时种植的乌天麻,其各项营养指标接近对照种植的乌天麻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大于蜜环菌人工菌棒基质碳氮比为60.69、126.39时种植的乌天麻的各项营养指标。蜜环菌人工菌棒基质碳氮比为75.94时种植的乌天麻,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37.03%,接近40%;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58.79%,接近60%;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比值、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系数分、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氨基酸理想模式较接近。结论 利用蜜环菌人工菌棒种植乌天麻可以获得基本营养成分含量高、氨基酸丰富、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相对合理、符合人体吸收利用需求、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乌天麻。

关键词: 乌天麻 蜜环菌人工菌棒 基本营养成分含量 氨基酸 营养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树番茄茎段无菌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热带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以树番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杀菌剂对外植体消毒及生长激素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及不定根诱导的影响,同时探寻合适的组培苗移栽基质,为构建高效的树番茄无菌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用0.1%HgCl2消毒外植体15 min,成活率达97.8%;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宜激素配比为6-BA 0.4 mg/L+NAA 0.1 mg/L,诱导率达100%,不定芽诱导最适宜激素配比为6-BA0.6 mg/L+NAA 0.2 mg/L,不定芽诱导率达92.5%,平均分化芽数达到3个/块;不定根诱导最适宜激素配比为NAA 0.5 mg/L+IAA 0.1 mg/L,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达4.2条,平均根长2.9 cm。炼苗7 d后移栽于腐殖土∶育苗基质∶椰糠(体积比2∶2∶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96%。

关键词: 树番茄 组织培养 茎段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菌剂对葡萄白粉病发生及叶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4

摘要:为明确常见杀菌剂及生防菌剂处理对葡萄白粉病发生及葡萄叶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一步预测叶际微生物功能,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田间葡萄白粉病害,以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混合杀菌剂及生防菌剂处理的葡萄叶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并结合PICRUSt2对微生物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施用混合菌剂能显著降低白粉病的发生;混合菌剂处理后叶际细菌群落Chao1指数及Shannon指数分别下降了50.78%、48.57%;叶际真菌群落Chao1指数降低42.80%,Shannon指数增加了0.07.在门水平上,药剂处理后的优势细菌门为Firmicutes、Actinobacteriota,优势真菌门为Ascomycota和Basidiomycota;在属水平上,药剂处理后,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的细菌有Bacillus,真菌有Erysiphe和Aspergillus.葡萄叶际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共评估了489条MetaCyc途径,以P<0.05、倍数变化FC>3进行筛选,共得到49条相关途径,其中有2条途径显著上调,47条显著下调,下调途径主要与葡萄核酸代谢、光呼吸、叶绿素、维生素合成等功能有关.

关键词: 葡萄 农药处理 微生物多样性 葡萄白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作物中的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2005年左右出现的一种用于开展连锁标记开发和基因挖掘等研究的有效方法,并在多种作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阐述了 GWAS的原理、优点和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糖料作物等作物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作物GWAS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利用GWAS进行作物各种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连锁不平衡 SNP 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龙胆的本草考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

摘要:目的:研究历代典籍对滇龙胆的文献记载,对滇龙胆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结合现代研究文献,对滇龙胆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采收加工以及品质评价进行系统的梳理、考证。结果:经考证,滇龙胆始载于《滇南本草》,别名坚龙胆、龙胆草、苦草等,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基原植物为滇龙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龙胆药材的基原植物之一;主产于云南,临沧是其道地产区;滇龙胆一般于秋冬两季采收;加工多以产地初加工为主,即将滇龙胆清洗后阴干或晒干;历代本草典籍中对其质量评价的记载非常少,以“形如枯骨”“根肥长”“脂润”“味苦”“粘牙”作为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现代主要以龙胆苦苷含量作为龙胆药材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辅助以外观性状等的观测。结论:考证结果将为今后滇龙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滇龙胆 本草考证 名称 基原 产地 采收加工 品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梢青贮及饲喂效果的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甘蔗梢是甘蔗的主要副产品之一,资源丰富且营养价值较为全面,是反刍动物粗饲料的来源之一.青贮是一种有效保存和开发甘蔗梢饲料的方法,但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酵母菌使甘蔗梢自然青贮容易腐败变质,而且高含量的纤维会影响动物的消化率和适口性.目前,对于甘蔗梢青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类添加剂的使用、混合青贮、甘蔗梢青贮饲喂反刍动物的效果以及甘蔗的收获期、品种、青贮时间等对甘蔗梢青贮产生的影响.文章综述了添加剂和混合青贮以及其他因素对甘蔗梢青贮品质、营养价值、有氧稳定性以及饲喂效果的影响,为推动甘蔗梢的利用和优质青贮饲料的调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蔗梢青贮 添加剂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饲喂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荔枝龙眼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分析与建议

现代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了解我国荔枝和龙眼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标准的制定情况,保障我国荔枝龙眼产业的发展,该研究以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为依据,结合我国农药在荔枝龙眼上的登记情况,分析了我国荔枝龙眼上农药MRLs标准现状,并按农药类别列出了MRLs、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和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统计显示,GB 2763-2021中涉及荔枝龙眼的农药MRLs有133项,涉及农药品种125个,其中推荐有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的限量有109项,在我国登记有效的限量有33项。对比GB 2763-2019,新增限量标准53项,增长率达到66.25%。此外,新增了方法标准3个。但是,基于荔枝龙眼的农药监测数据,荔枝龙眼上MRLs以及检测方法标准仍需继续补充,加快荔枝龙眼上的MRLs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荔枝龙眼上的MRLs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仍需加快。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3-20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土烟区烤烟不同种植体系对根际土壤特性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云南省植烟水稻土耕层土壤质量提升及烟叶提质增效、烤烟与多元产业有效融合的最佳种植模式。【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号为材料,在水稻土上进行3年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烤烟连作(T1,CK)、2年紫花苜蓿—1年烤烟轮作(T2)、1年紫花苜蓿—2年烤烟轮作(T3)、烤烟套作玉米(T4)、烤烟—羊肚菌轮作(T5),探讨种植模式对烟田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改良效应。【结果】与T1(CK)相比,烤烟轮作、套作后土壤容重降低2.47%~21.77%,土壤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氯无明显变化;提高土壤中大粒径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及其稳定性。与T1(CK)相比,烤烟轮作、套作后根际土壤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1.82%~176.4%、13.0%~49.73%、25.38%~130.05%,微生物量碳、氮及碳氮比分别提高13.81%~60.38%、9.96%~52.40%、3.51%~5.48%。烤烟轮作、套作后烟叶的叶面积、上等烟比例、产量和产值显著增加,其中处理T2、T5产值最高,分别较T1(CK)显著提高43.28%、50.22%。与T1(CK)相比,T2、T3、T4、T5烟叶总糖、还原糖、氧化钾含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3.96%~56.51%、7.46%~27.91%、40.76%~52.72%;烟叶总氮、烟碱含量显著降低4.13%~11.00%、3.39%~16.41%。【结论】采用“烤烟—紫花苜蓿”“烤烟—羊肚菌”轮作体系,可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通透性、团聚体结构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对提高烟叶产量、产值,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作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 烤烟 种植体系 土壤特性 产量 烟叶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