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不同高海拔对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高海拔对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和含油量的影响,为高海拔地区的油菜栽培与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不同含油量的甘蓝型油菜DH系为供试材料,在1600、1800、2000、2200和2400 m等5个高海拔下进行盆栽试验,并对4个品系的农艺性状以及含油量进行测定.[结果]一定海拔梯度范围内(1600~2200 m),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到海拔2400m时,各农艺性状均显著降低(P<0.05).随海拔升高,各品系的每角粒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海拔2400 m时均大幅度降低(DH0216例外);生育期、角果成熟期、千粒质量和含油量随海拔升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高海拔下,油菜单株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质量和每角粒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含油量与海拔和角果成熟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甘蓝型油菜较适宜种植于海拔2200 m以下,高海拔推广甘蓝型油菜品种应具有早熟或极早熟的特性.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高海拔;农艺性状;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源滇重楼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抗旱种源,为滇重楼抗旱种源筛选及种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种源(温带种源、南亚热带种源和北热带种源)的滇重楼为试验材料,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对比分析充足水分(W0)、轻度干旱(W1)和重度干旱(W2)3个水分梯度下,不同种源滇重楼根茎叶性状、生物量分配及总皂苷产量等性状的变异,并对抗旱种源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水分显著影响滇重楼地上、地下多个性状(P<0.05,下同)。干旱胁迫下,3个种源滇重楼的根茎、须根及茎和叶的鲜重、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干旱胁迫加剧,温带种源根质比降低;南亚热带种源和北热带种源根质比则呈升高趋势;所有种源中,南亚热带种源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药用部位生物量(W0:6.16±2.78 g、W1:4.78±1.51 g和W2:2.98±0.59 g)及总皂苷产量(W0:60.51±28.23 mg、W1:45.96±16.88 mg和W2:13.62±2.51 mg)最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茎粗、茎鲜重、茎生物量、叶鲜重、叶生物量、叶长和叶宽与滇重楼根及根茎部位的鲜重、生物量及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种源W1处理的植株根茎直径、根茎长、须根直径、须根长、须根数、茎鲜重、茎生物量、叶鲜重、叶生物量、叶片含水率、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明显高于W2处理;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的株高、叶长、叶宽、茎鲜重、须根长、须根数的VIP值>1.0,表明上述性状对干旱胁迫较敏感。【结论】综合分析地下器官生物量和总皂苷产量,南亚热带滇重楼抗旱性最佳;其高产优质性状在未来抗旱优良种源培育中应加以关注。

关键词: 滇重楼 干旱胁迫 表型性状 产量 种源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薹和芥蓝种间杂交胚挽救技术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适合菜薹和芥蓝种间杂种的胚挽救实验方案。【方法】以菜薹(菜心)作为母本,芥蓝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对种间杂种进行人工胚挽救培养,设置8种不同成分的胚挽救培养基,6个不同取材时间,4种增殖培养基,9种不同成分生根培养基。【结果】ERM4(MS+6-BA 0.5 mg·L-1+NAA 0.5 mg·L-1+KT 1.0 mg·L-1+AC 1.0 g·L-1)出胚率达26.32%,为最佳胚挽救培养基;授粉后第12天取材,出胚率达26.32%,为最适宜取材时间;DM1(MS+6-BA 0.9 mg·L-1+NAA 0.1 mg·L-1)培养基增殖系数最大,为5.37,为最佳增殖培养基;RM4-2(1/2MS+IBA0.5 mg·L-1)培养基生根率为37.21%,平均生根时间为8.33 d,生根最快,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结论】菜薹与芥蓝种间杂交,于授粉后12 d取材,胚珠接种在ERM4培养基上,出胚后接种在DM1培养基上增殖,在RM4-2培养基上生根,能够显著提高种间杂种的获得率。

关键词: 菜薹 芥蓝 种间杂交 胚挽救 增殖 不定根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程度草果果实形态及种仁挥发油的变化规律

中国调味品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草果药食同源,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具有调味和温中燥湿的功效。文章比较了不同干燥程度草果果实形态、种仁挥发油得率和挥发油成分在含量和组分上的差异。收集50℃烘干0,12,24,36,48 h的果实样品,记录果实形态的各项指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不同烘干程度草果种仁挥发油得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异同。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果实果皮厚度及重量呈下降趋势,12~24 h下降最明显,种仁重量变化较平稳;种仁挥发油得率呈线性升高,至48 h恒重时,挥发油得率最高为2.72 mL/g;种仁中共鉴定出38种化合物,在0~48 h 5个时间段分别检测出26,23,21,22,26种成分;主要包含烯烃类16种、醛类7种、芳香烃类3种、醚类1种、醇类11种;干燥程度不同导致(1R)-(+)-α-蒎烯等化合物含量减少至未检测出;1,8-桉叶素等有效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α-水芹烯的含量则先下降后上升,峰值出现在48 h(4.71%);正新醛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基本保持不变。低温烘干处理对提高种仁挥发油得油率及其化学成分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为解释草果鲜品和干品的香气成分差异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该物种干燥加工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草果 干燥 果实形态 挥发油含量 挥发油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昭通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特征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昭通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分布特征,为科学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PS定位在昭通市烤烟种植区采集代表性植烟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钙镁比,运用方差分析各县(区)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布及差异性,相关分析土壤酸碱性和土壤肥力与交换性钙镁之间关系.[结果]昭通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丰富,平均值分别为2076.21和270.19 mg· kg-1,土壤钙镁比值大于10而引起的镁潜在性缺乏占比33.23%.植烟土壤交换性镁的变异性大于交换性钙,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比总体呈由北向南递增趋势.植烟土壤pH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极显著正相关,交换性钙含量增幅大于交换性镁,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比随土壤pH增加而升高.植烟土壤有机质与交换性钙呈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镁呈负相关,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比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升高.[结论]昭通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在土壤空间的分布不均匀,存在较大变异性.植烟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整体偏高,植烟土壤微酸性和有机质含量中高等级时,交换性钙镁比值低于10,土壤钙、镁离子活性强,有利于烤烟吸收利用.调节植烟土壤酸碱性,培肥土壤,适量补充叶面镁肥协调养分平衡,有利于提高烟叶质量.

关键词: 昭通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钙镁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小驳骨丛枝植原体的分子鉴定及相关基因序列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采自元谋地区自然表现丛枝病的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植株是否感染植原体。【方法】通过利用植原体16S组和亚组通用或半通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植原体16S rRNA、rp和secY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分析;此外还对secY蛋白的蛋白特性及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本研究获得了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 248 bp的16S rRNA基因(nested PCR)、1 171 bp的rp基因和1 425 bp的secY基因。基于rp和secY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及构建的进化树推断的植原体遗传分化关系几乎与16S rRNA基因的推断相一致,均与植原体16S rⅡ-A亚组各株系的遗传进化关系最为接近,但rp和secY基因序列比16S rRNA基因序列能够呈现出更大的遗传变异程度;此外,对secY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初步探讨,发现它具有10个明显且分布相对均匀的跨膜螺旋区域,无信号肽。【结论】小驳骨丛枝病(Gendarussa vulgaris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GvWB-YNym)是由植原体侵染而发生,该植原体株系被划分到16S rⅡ-A亚组,相关的候选种为Candidatus Phytoplasma aurantifolia;secY蛋白生物信息参数的分析表明:secY蛋白在感病小驳骨植株中以疏水性稳定跨膜蛋白的形式存在,含10个明显的疏水跨膜区域,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

关键词: 小驳骨丛枝病 植原体 16S rRNA基因 rp基因 secY基因 secY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肉灵芝化学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白肉灵芝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紫芝、赤芝为参照,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白肉灵芝的营养成分、多糖、三萜、总皂苷、灵芝酸A、氨基酸、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并考察了不同品种灵芝提取物的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白肉灵芝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02%~19.02%、113.61~163.51 mg/g,明显高于紫芝、赤芝。白肉灵芝中主要活性成分多糖、三萜及灵芝酸A含量分别为0.99%~1.42%、1.22%~1.40%、0.069%~0.084%,明显高于紫芝、赤芝。白肉灵芝中总氨基酸含量为113.61~163.51 mg/g,其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较高。白肉灵芝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0.13~0.19和0.54~0.89 mg/mL,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其抗氧化活性高于紫芝。本研究为白肉灵芝的综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肉灵芝 营养成分 化学成分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凤庆茶黄蓟马发生规律及农药防控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摸清凤庆茶黄蓟马的发生规律,开展科学农药防控研究。通过对凤庆茶黄蓟马发生规律进行全年动态监测,采用4种绿色防控处理对茶园蓟马防控效果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凤庆茶园蓟马自6月中旬起,全年均处于较高水平,共有4个高峰期,分别为6月16日、7月22日、8月6日、9月25日,综合3次用药的防控效果以及经济效益分析,推荐最佳防控处理为处理4,即修剪+石硫合剂封园+LED灯+第1次生物农药(茶蝉净550倍液)+第2次生物农药(茶蝉净550倍液)+第3次化学农药(24%虫螨腈1 500倍液)。在该处理的防控下,3次用药校正防效最高分别可达55.25%、73.40%、59.72%,药后平均校正防效比常规防治分别增加39.25、65.67、82.64百分点。产值比常规增加2 100元/hm2,产投比为17.39。

关键词: 茶园 茶黄蓟马 生物农药 防控效果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伐和不同引种植物对刺槐林下群落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密度纯刺槐林和不同引种植被混交林群落类型对其灌、草层物种分布格局与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在纸房沟和燕儿沟两个流域,分别以不同密度的纯刺槐林和刺槐与不同类型植被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条件林分类型对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在纯刺槐林群落环境下,蛇莓蛇、葡萄和杠柳是主要灌木层优势种,铁杆蒿和紫苑是主要草本层优势种;在中密度水平下,灌木物种多样性最好,低密度水平下,则草本物种多样性最好。在混交林群落环境下,蛇莓和杠柳是灌木层优势种,铁杆蒿是草本层优势种;刺槐和低密度臭柏混交林群落环境下,灌木物种多样性表现较好,刺槐和高密度臭柏混交林群落环境下,草本物种多样性表现最好。【结论】刺槐林群落乔木优势种密度水平对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影响明显,乔木层密度水平降低能有效促进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增加,其中,在中密度水平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增加,低密度水平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增加。

关键词: 刺槐 间伐 林下引种 物种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个蔷薇属种质资源的核型分析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亮叶月季等8个特异性状的蔷薇属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去壁低渗法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以期为现代月季品种进行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细胞遗传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资源的染色体数目差异较大,半重瓣丽江蔷薇、亮叶月季、无刺的木香花、"苦水玫瑰"、黄刺玫为二倍体(2n=2x=14);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淡黄香水月季"为三倍体(2n=3x=21);食用玫瑰"滇红"为四倍体(2n=4x=28);狗蔷薇为五倍体(2n=5x=35);2)8个资源的核不对称系数变化范围在59.1%~66.9%,均未观察到随体的存在;3)重瓣丽江蔷薇、"淡黄香水月季""滇红"、狗蔷薇的核型均为2B;重瓣木香花和黄刺玫的核型均为2A;"苦水玫瑰"的核型为1A;亮叶月季的核型为3A.

关键词: 蔷薇属;染色体;倍性;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