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71条记录
药桑用离体冬芽组织培养和用枝条扦插繁殖的试验

蚕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来自新疆地区的天然多倍体药桑属于黑桑(Morus nigra)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故应用组织培养和扦插的方法解决药桑嫁接繁殖困难的问题,以满足药用开发所需。运用Box-Behnken模型分析培养基中不同诱导物质含量对药桑冬芽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程度为6-苄氨基腺嘌呤(6-BA)浓度>赤霉素(GA3)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3种诱导物质的最佳用量为2.21 mg/L 6-BA、0.39 mg/L GA3、0.79 g/L PVP,在此条件下药桑冬芽愈伤组织诱导率预测可达79.32%,验证试验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8.57%,但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较困难。在低浓度激素下冬芽萌发的小芽能够在1.0mg/L 6-BA+0.1 mg/L萘乙酸(NAA)的MS培养基中生长,继续在添加0.5 mg/L吲哚丁酸(IBA)的1/2 MS培养基中可诱导出有根系的再生植株且移栽后能成活,由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芽的再生率达到57.69%。用含冬芽的药桑枝条进行扦插试验,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15%左右。上述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然用组织培养方法和扦插方法均能获得药桑的再生植株,但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提升药桑的无性繁殖效率。

关键词: 药桑 组织培养 扦插 冬芽 诱导物质 响应曲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秋海棠叶片斑纹结构及遗传特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种(品种)秋海棠为材料,观察叶片斑区和非斑区组织结构、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值,分析叶片斑纹的形成原因及银点秋海棠点状斑的遗传特性。结果显示:(1)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叶片斑区的上表皮细胞与栅栏组织细胞间存在空隙,非斑区则没有空隙,彩纹秋海棠和‘虎斑’的斑区与非斑区上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细胞间均紧密相连。(2)7种(品种)秋海棠叶片斑区和非斑区都具有完整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类囊体膜丰富,基质和基粒片层清晰;银点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斑区的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低于非斑区,而铺地秋海棠斑区和非斑区差别不大;除假厚叶秋海棠的斑区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值小于非斑区外,其余6种秋海棠均为斑区高于非斑区。(3)银点秋海棠与无斑种类杂交,杂交后代叶片有斑和无斑的植株约为1∶1,而其自交后代中有斑和无斑的植株比例近3∶1。研究发现,银点秋海棠、铺地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皮卡’和‘非洲丛林’的叶斑属于空隙结构型,彩纹秋海棠和‘虎斑’叶斑属于色素型。银点秋海棠点状叶斑与无斑是1对可遗传的相对性状,白色点状斑为显性性状。

关键词: 秋海棠 叶片斑纹 叶片组织结构 叶绿素含量 F_v/F_m 遗传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荫蔽栽培下亏缺灌溉对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管理粗放,产量和品质得不到保证.为探明干热区小粒咖啡最佳灌水和荫蔽栽培耦合模式,通过大田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轻度亏缺灌水和重度亏缺灌水)和4个荫蔽栽培模式(无荫蔽:单作咖啡;轻度荫蔽:4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中度荫蔽:3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重度荫蔽:2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研究香蕉荫蔽栽培下亏缺灌溉对小粒咖啡生长、叶片光合特性、水光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叶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RUE)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胞间CO_2浓度(C_i)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减小;与充分灌水相比,轻度亏缺灌水的干豆产量减小9.4%,重度亏缺灌水的干豆产量减小36.7%,水分利用效率(WUE)减小16.9%.P_n、T_r、g_s、LWUE随荫蔽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度荫蔽栽培的增量最大;与无荫蔽模式相比,轻度荫蔽模式干豆产量增加13.0%,WUE增加12.9%,中度荫蔽栽培模式干豆产量增加23.1%,WUE增加23.4%.干豆产量、WUE、百粒咖啡豆的体积和百粒鲜质量随灌水量和荫蔽度的增大呈不同程度增大,其中,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的干豆产量和WUE增量最大.相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率随荫蔽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LRUE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的负指数关系或符合Logistic曲线变化.因此,从优质高产、水光高效利用的综合效益考虑,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是小粒咖啡灌水处理和香蕉荫蔽栽培模式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 小粒咖啡 亏缺灌溉 荫蔽栽培 光合特性 水光利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长尖叶蔷薇与大花香水月季转录组数据的MLO unigenes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长尖叶蔷薇和大花香水月季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其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23条MLO unigenes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氨基酸数量、碱基数、分子量差异较小,多数为疏水性蛋白,平均亲水系数为-0.157~0.190,富含亮氨酸和丝氨酸。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质膜中,包含5~9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其中,等电点小于7的仅有1条,2条蛋白具有信号肽。这23条MLO蛋白具有15个长度在15~50个氨基酸间的保守基序。它们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揭示了MLO基因在长尖叶蔷薇与大花香水月季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保守性。将这23条unigenes与来自于月季和拟南芥的MLO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了6条可能参与抗白粉病的候选基因,对这6条候选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仅有2条unigenes符合MLO型白粉病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最后,通过q RT-PCR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受到白粉病菌侵染后呈积极上调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很可能参与了寄主—白粉病菌的互作过程。

关键词: 长尖叶蔷薇 大花香水月季 MLO基因 抗白粉病 生物信息学 q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PSIM-Sugar模型在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的适应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APSIM-Sugar模型在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方法】从研究地区2个代表站点甘蔗大田试验获取调参验证数据集,基于标准品种Q117模型参数,采用试错法对8个关键品种参数进行优化和模拟精度评价。【结果】确定了Q208和ROC22两个甘蔗新品种的模型参数优化值,评估了模型在云南蔗区的产量糖分模拟误差范围。结果显示蔗糖产量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显著相关,绝对误差小于2 t/hm~2,斜率在0. 8~1. 26,R~2大于0. 8。【结论】经过校验的APSIM-Sugar模型能较好模拟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甘蔗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响应环境变化造成的产量和糖分差异,但是在多年宿根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模拟精度仍有待提高。模型品种参数和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模型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甘蔗 APSIM-Sugar 调参 验证 不确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葛中葛根素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中成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粉葛中葛根素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葛根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再测定粉葛提取物对·OH、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5 h,PVP质量浓度45 mg/m L,葛根素提取率1. 604%。粉葛提取物对这2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显著增加。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粉葛中葛根素,并且加入助溶剂(PVP)可提高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粉葛 葛根素 提取 抗氧化活性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雄性增强抗原1基因MEA1编码区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猪MEA1基因编码区序列,获得基因表达谱并了解其蛋白质的基本功能。【方法】从GenBank下载猪及近缘物种MEA1序列作为参考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睾丸组织中扩增MEA1基因完全编码序列及部分侧翼序列,对MEA1翻译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多种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多物种系统进化树,最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I 15个重要组织的MEA1 mRNA转录表达水平。【结果】扩增得到BMI MEA1编码区序列长525 bp,编码174个氨基酸。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EA1含有1个完整的保守结构域,无跨膜螺旋结构,无N端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N末端疏水,C末端均亲水,有3类功能活性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EA1基因在进化中高度保守,且与人、长臂猿的亲缘关系最近,符合物种的系统分类地位。多组织相对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MEA1基因在睾丸中高表达,在心、肝等其他14个组织中低表达。【结论】为探索BMI MEA1基因在睾丸形成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雄性增强抗原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 组织表达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龙胆环烯醚萜氧化酶基因及启动子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草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滇龙胆叶片中克隆单萜合成关键酶环烯醚萜氧化酶(GrIDO)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滇龙胆转录组GrIDO基因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使用RT-PCR方法克隆GrIDO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基于在线软件对GrIDO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根据GrIDO基因ORF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法对该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GrIDO基因(GenBank登录号KP722034)ORF全长1 557 bp,编码518个氨基酸;GrIDO蛋白相对分子质量58 920,理论等电点8.40,属于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成员,可能定位于叶绿体;无信号肽,为亲水不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51.07%)和环(42.69%)构成;GrIDO蛋白与长春花CrIDO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85.83%),且亲缘关系较近。GrIDO基因启动子(GenBank登录号KT428570)长720 bp,具有TATA-box和CAAT-box,还具有参与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应答的顺式作用元件、光应答元件和MYB结合位点。结论GrIDO基因表达受多种因素调控。克隆了GrIDO基因ORF及其启动子,为GrIDO基因的功能验证奠定基础。

关键词: 滇龙胆 环烯醚萜氧化酶 基因和启动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开放阅读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仪器法测定滇黄精粗纤维素含量的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改良纤维素测定方法,找到更加简便测定滇黄精纤维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对国标GB/T 5515-2008中纤维素测定仪法进行分步骤条件改良,根据相对标准偏差和测定结果得出针对性强、较简便的测定方法。结果相同管重复3次和不同管同时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 033和0. 038,表明该仪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添加硅藻土有利于提高测定结果的稳定性;脱脂处理对结果无影响,脱脂处理可以忽略不计;碳酸盐去除过程对结果没有影响,可省去处理;加入消泡剂是必要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在碱消解过程中对测定结果没有差异,因此不做特殊要求。结论经过改良的粗纤维素含量测定方法针对性强,适用于滇黄精粗纤维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滇黄精粗纤维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为发掘优质食用滇黄精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滇黄精 纤维素测定法 粗纤维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带型、宽窄行与密植对玉米和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适宜云南的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最佳种植模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间作带型、种植密度及宽窄行种植方式对单/间作体系玉米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相对于普通匀垄种植模式,宽窄行种植均能提高单作玉米及花生产量,且对玉米产量促进效果更显著;玉米花生在不同的间作带型及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多数处理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合理的间作带型及适宜的种植密度是保证该间作优势的关键因素,其中玉米花生采用2∶4间作带型,玉米种植密度与单作相同(7. 69万株/hm2),宽行行距0. 9 m,窄行行距0. 4 m,间作优势最大;间作系统中的优势作物产量对总产量影响较大,不同间作带型及种植密度均能影响单/间作系统中玉米花生产量,且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更大,间作带型对花生产量影响更大,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生在2∶4间作带型产量较高。【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最适种植模式为玉米花生采用2∶4间作带型,玉米种植密度与单作相同(7. 69万株/hm2),宽行行距0. 9 m,窄行行距0. 4 m,花生密度比单作适当降低,可获得较高复合产量,间作优势最显著。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种植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