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方法对优质水稻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栽培试验,揭示了氮、磷、钾施用量对水稻内在品质蛋白质、淀粉、直链淀粉、粘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对蛋白质及直链淀粉的需求高时,可增加氮肥的施用量,适当减少磷、钾肥的施用量;当对淀粉与粘稠度的需求高时,可增加磷肥的用量,适当减少氮、钾肥的施用量。本试验可为实现不同水稻内在品质需求的栽培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能源甘蔗在3种尾矿砂上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铜、铅锌、锡3种尾矿,选用能源甘蔗在3种不同改良方式的盆栽试验,不同盆栽处理以m(尾矿砂)∶m(水稻土)分别为7∶3,8∶2,9∶1配比混合而成。结果表明,除Cu3有减产外,其余处理均比对照增产,其中增产较大的处理是Sn2、Cu1和Sn1。甘蔗的根系除Pb1处理,其余处理均比对照增产。不同配比的尾矿砂对制糖工艺指标糖分、纤维分、简纯度、还原糖有不利的影响,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综合考虑尾矿砂和水稻土的配比,铜尾矿与土壤的配比用8∶2,锡和铅\锌尾矿与土壤的配比用9∶1较合适(重量比)。该研究结果对指导能源甘蔗在尾矿山上的植物修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灯盏细辛相关性状与产量及有效成分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43份灯盏细辛资源的6个数量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盏细辛单株干重与各数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叶数>冠幅>丛芽数>基生叶高度>花数>株高;野黄芩苷含量与各数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叶数>丛芽数>冠幅>花数>基生叶高度>株高;总咖啡酸酯含量与各数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叶数>冠幅>基生叶高度>丛芽数>花数>株高。建议将叶数、冠幅、丛芽数、基生叶高度作为灯盏细辛单株选择的重点标识性状。


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品质和功能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以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酵母三种真菌固态发酵和自然渥堆发酵加工而成的普洱茶为材料,对比研究其感官品质、理化品质、香气成分和微生物安全指标,并探讨其在降糖和抗癌等保健功能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和酵母三种真菌固态发酵普洱茶能保持自然渥堆发酵普洱茶的基本品质,其产品汤色、滋味、香气等感官品质优良,水浸出物和茶多酚较自然渥堆发酵的茶样(对照)优越,大肠杆菌含量低于30MPN/100g,致病菌未检出,符合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103—2006的安全指标要求;在活性功能方面,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和酵母三种真菌固态发酵的普洱茶在防治胃癌和努南氏综合症上效果较好,对于降糖和减肥、免疫缺陷疾病和白血病、血液疾病的防治效果来看,则稍次于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茶。


硼钼锌单施及配施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桶栽试验,研究B、Mo、Zn单施和配施对甘蔗新台糖10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B肥能有效的提高甘蔗的产量、糖分、重力纯度和简纯度,同时还可以降低甘蔗的还原糖含量、纤维分;增施Mo肥能有效的提高甘蔗的产量,增产效果良好,但也会增加甘蔗的还原糖、纤维分的含量,降低甘蔗的重力纯度和简纯度;Zn较有利于甘蔗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但增产效果不如Mo明显,改善品质的效果比不上B。试验还表明,B、Mo、Zn配合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7.1%;2种微量元素配合时以B、Mo配合最佳,其产量与B、Mo、Zn处理差异不显著,以B、Mo、Zn和B、Mo的增糖效果较好,分别比对照增糖26.16%和30.55%,但B、Zn配合的效果最差,甚至比不上单施B和Zn的效果好。成茎率除单施B和Mo、Zn配合施用有降低成茎率的趋势外,其他处理都有增加成茎率的趋势;无论是单施还是2种、3种微量元素配施对甘蔗茎径的影响都不显著(除B、Zn配合)。增施微量元素对甘蔗的茎长没有明显的影响(除Mo、Zn比对照显著低)。


水分调控对香料烟品质的影响
《云南农业科技 》 2008
摘要:研究灌水次数对香料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值和AB级烟叶比例以A2的最高,外观质量综合评价和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分析也以A2的表现较好,说明移栽成活后的香料烟可以不灌水或灌1次水,但灌水宜早不宜迟,灌水量应严格控制。


不同播期对红土晒烟品质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2004~2005年冬春季在保山怒江坝进行红土晒烟不同播种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红土晒烟肯那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10月下旬,最佳的移栽期在次年1月上旬,该播期栽的烟苗,田间长势整齐,烟丝品质好,经济效益高,调制期间降雨量少,随着移栽的提前或推迟,烟丝的品质和经济指标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