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antioxidant activity(模糊匹配)
26条记录
香叶天竺葵组培苗与扦插苗有效活性成分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22

摘要:利用醇提法提取了总黄酮、总酚,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Folin-酚比色法对组培苗与扦插苗中总黄酮、总酚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并采用DPPH法和羟自由基(·OH)法对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显示,在香叶天竺葵总黄酮、总酚含量测定方法中,芦丁质量浓度在0~0.03 mg/mL内线性良好(R2=0.9995),平均回收率为97.30%,相对标准偏差为1.29%(n=9);没食子酸在0~0.036 mg/mL内线性良好(R2=0.9991),平均回收率为97.94%,相对标准偏差为0.58%(n=9).扦插苗总黄酮(0.86%)和组培苗总黄酮(0.911%)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组培苗中总酚含量为1.124%,显著高于扦插苗总酚含量0.92%(P<0.05);组培苗有效成分对DPPH自由基和·OH半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16.72和443.92μg/mL,分别是L-抗坏血酸清除能力的33.6%和68.7%;扦插苗的半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18.86和467.92μg/mL,分别是L-抗坏血酸清除能力的29.8%和65.2%.研究表明,建立的香叶天竺葵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线性、重复性、精密度和回收率.组培苗与扦插苗中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组培苗总酚含量高于扦插苗含量,组培苗与扦插苗的醇提取对DPPH自由基和·O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组培苗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扦插苗,因此可采用组培的方式进行大量繁殖.

关键词: 香叶天竺葵 总黄酮 总酚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耦合遗传算法优化超声-酶辅助提取金银花绿原酸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保鲜与加工 2021

摘要:以金银花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耦合遗传算法优化超声-酶辅助提取金银花绿原酸的工艺;同时探究最优提取工艺下获得的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酶辅助提取金银花绿原酸最优的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157 W,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34℃,果胶酶添加量0.20%,乙醇体积分数61%,在此条件下所得绿原酸提取率为12.85%±0.37%。体外抗氧化活性表明: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对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6.18±0.07)mg/mL和(4.75±0.06)mg/mL。研究结果为金银花绿原酸提取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超声-酶辅助提取 金银花 绿原酸 工艺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肉灵芝化学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白肉灵芝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紫芝、赤芝为参照,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白肉灵芝的营养成分、多糖、三萜、总皂苷、灵芝酸A、氨基酸、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并考察了不同品种灵芝提取物的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白肉灵芝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02%~19.02%、113.61~163.51 mg/g,明显高于紫芝、赤芝。白肉灵芝中主要活性成分多糖、三萜及灵芝酸A含量分别为0.99%~1.42%、1.22%~1.40%、0.069%~0.084%,明显高于紫芝、赤芝。白肉灵芝中总氨基酸含量为113.61~163.51 mg/g,其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较高。白肉灵芝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0.13~0.19和0.54~0.89 mg/mL,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其抗氧化活性高于紫芝。本研究为白肉灵芝的综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肉灵芝 营养成分 化学成分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摘要: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多糖提取工艺中的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进行优化,并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对滇黄精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工艺即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为80℃时,滇黄精多糖提取率达13.34%,并且在一定浓度下,滇黄精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不同程度清除作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滇黄精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余甘子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分析和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余甘子果实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和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余甘子果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2种方法(水提法和醇提法)提取余甘子果实中的活性物质,测定其中多酚和黄酮含量、分析其对3种自由基(1-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余甘子果实中富含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其中水提物中多酚和黄酮含量(22.95和34.61 mg/g DW)均高于醇提物中的含量(15.61和17.61 mg/g DW);水提物和醇提物对3种自由基都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其中水提物抗氧化效果优于醇提物,清除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4.58 μg/mL、9.61 μg/mL、1.99 mg/mL.余甘子果实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作用与浓度有关,0.2、0.6 mg/mL提取物对于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1.8 mg/mL提取物则对酪氨酸酶活性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余甘子果实中富含多酚和黄酮类活性物质,而且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能力大小依次是DPPH> ABTS+>羟自由基;提取物可影响酪氨酸酶活性,低浓度提取物引起酶活性升高,高浓度则抑制酶活性,推测相关作用机制比较复杂.

关键词: 余甘子 黄酮 多酚 抗氧化 酪氨酸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清香木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的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是漆树科(Anacardiaceae)黄连木属(Pistacia)中的一种集绿化、药用、抑菌和美容等效用为一体的多效植物.研究通过水提法、醇提法提取清香木叶中有效成分,测定其中的多酚和黄酮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包括DPPH、ABTS~+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酪氨酸酶抑制能力.结果表明,水提液中多酚和黄酮质量比(干重,DW)分别为42.67 mg/g和18.69 mg/g,明显高于醇提液;体外抗氧化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水提液清除DPPH、ABTS~+和羟自由基IC50分别为7.95、11.71、3.26 mg/mL,清除能力远高于醇提液;酶促动力学实验证明,清香木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愈显著,当质量浓度达到0.2 mg/mL时,抑制率可高达80%;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清香木多酚和黄酮含量与DPPH、ABTS~+和羟自由基、酪氨酸酶活性抑制IC50值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综上,可以认为清香木叶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类活性物质,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关键词: 清香木 多酚 黄酮 抗氧化 酪氨酸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蒙自蹄盖蕨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降血糖及抗炎活性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蒙自蹄盖蕨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降血糖及抗炎活性,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蒙自蹄盖蕨制备提取物,并以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纯化,得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水相,采用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通过DPPH法、ABTS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评价蒙自蹄盖蕨各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抗炎活性。结果显示,蒙自蹄盖蕨醇提物中多酚含量丰富,经萃取分段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可达(258.6±1.7) mg/g。蒙自蹄盖蕨醇提物及其各萃取物均对DPPH、ABTS自由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清除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同时该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_(50)为(93.4±3.7)μg/m L,其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相当。石油醚萃取物显示出良好的抗炎活性,在12.5~50.0μg/m L浓度范围内均能极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水平(p <0.01),且对细胞的正常增殖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蒙自蹄盖蕨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抗炎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燥温度对醇提余甘子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干燥方式(冷冻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和干燥温度(冻干、40、60、80、100℃)对余甘子多酚活性成分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不同干燥处理后余甘子醇提液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诃子鞣酸的含量,并测定其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余甘子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诃子鞣酸含量均增加,100℃热风干燥时达最高(分别为12.83、6.04、16.89、13.48 mg/g)。总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ABTS~+·清除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也随干燥温度升高而增加,80℃热风干燥时达最高(分别为200.92、695.76、725.05 mg/g)。此外,试验结果表明柯里拉京、诃子鞣酸和总多酚的含量与余甘子醇提样品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本次试验中,与热风干燥相比,冷冻干燥的样品中4种多酚单体和总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无明显优势,综合考虑,80℃热风干燥为余甘子的最佳干燥方式。

关键词: 余甘子 高效液相色谱 多酚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木抗氧化成分提取方法和抗氧化能力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木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其抗氧化作用已成为近年来辣木研究与开发的热点.生物体内的氧化应激会造成衰老、慢性病的产生,辣木可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减缓这种损伤.本文总结了辣木中有抗氧化作用的多糖、多酚和维生素类成分及此类成分的提取方法、含量分布情况、抗氧化作用机制;整理了辣木的体内外抗氧化评价方法,包括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ABTS)、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FRAP)、总抗氧化能力法(TRAP)、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ORAC)等体外自由基清除方法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体内酶活性测定方法.还对辣木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为辣木抗氧化活性成分及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木 抗氧化成分 提取方法 含量 机制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葛中葛根素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中成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粉葛中葛根素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葛根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再测定粉葛提取物对·OH、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5 h,PVP质量浓度45 mg/m L,葛根素提取率1. 604%。粉葛提取物对这2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显著增加。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粉葛中葛根素,并且加入助溶剂(PVP)可提高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粉葛 葛根素 提取 抗氧化活性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