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增效制剂在小菜蛾防治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由新鲜鸡蛋黄20 g、食用植物油60 mL、加入清水、总体积1000 mL组成的可提高生物杀虫剂防治效果的生物增效剂的应用技术。含3%~8%该生物增效制剂的2%阿维菌素乳油,施药后7 d,小菜蛾虫口平均下降率为85.79%~90.93%,平均校正防治效果为86.90%~91.59%,比单用2%阿维菌素乳油的平均防治效果提高率为5.85%~12.19%,平均校正防治效果提高率为5.26%~10.94%。用含3%~8%该生物增效制剂的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BT),施药后7d,小菜蛾虫口平均下降率为83.42%~86.69%,平均校正防治效果为84.69%~87.80%,比单用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B t)的平均防治效果提高率为19.48%~24.16%,平均校正防治效果提高率为17.41%~21.72%。该生物增效制剂及其组合物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能显著提高生物杀虫剂防治效果,应用潜力大。


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功能性成分含量及稳定性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高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的水稻品种,并明确其适宜的生态条件是水稻功能性育种和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选用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水稻Oryza sativa L.粳籼品种(系)21个,按粳籼品种(系)分组后分别在云南粳籼稻区10个点种植,比较研究不同生态条件其产量、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变异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供试11个粳稻品种(系)产量的平均值为8485.0kg/hm2,变化幅度为4129.8~10159.2kg/hm2,其中以HIPj1最低。10个籼稻品种(系)产量变化范围在380.1~7995.6kg/hm2,其中以W229最低。滇农S-1/毫梅、滇农S-1/滇靖8号、功米6号、文稻1号/IR36和RS21属于高产而稳定性较好的品种。粳稻平均GABA的含量在108.7~157.1mg·kg-1之间,平均值为128.9mg·kg-1;其抗性淀粉含量在0.48%~0.73%之间,平均值为0.62%。籼稻品种的平均GABA含量在86.1~186.9mg·kg-1之间,平均值为133.04mg·kg-1,变异系数范围为2.33%~19.75%;其平均抗性淀粉含量为0.18%~2.52%,平均值为0.85%。其中滇农S-1/毫梅、功米6号、银光、HIPi1和文稻2号/IR36属于高GABA而稳定性较好的品种。滇农S-1/毫梅、65-36/云粳136、功米6号、RS21和滇屯502/双籼稻属于高RS而稳定性较好的品种。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下参试品种的GABA和RS的变异,籼稻大于粳稻。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产量 γ-氨基丁酸 抗性淀粉 生态条件


ICP-AES法检测云南稻精米和糙米与土壤矿质元素间的关联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9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55个云南省水稻改良品种精米、糙米及其相应的土壤18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与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3.1%~110.2%之间,RSD为0.8%~5.1%。18种矿质元素(S,Mo,Ba,Ni,Fe,Cr,Na,Al,Cu,P,Sn,Zn,B,Mn,Mg,Ca,Sr和K)是功能稻米活性成分的重要部分,精米的平均含量依次为P>K>S>Mg>Ca>Zn>Na>Al>Mn>Fe>Cu>B>Mo>Ni>Sn>Cr>Ba>Sr,糙米P>K>Mg>S>Ca>Zn>Mn>Al>Na>Fe>Cu>B>Mo>Sn>Ni>Cr>Ba>Sr,而土壤则为Fe>Al>Ca>K>Mg>P>S>Mn>B>Na>Ba>Zn>Cr>Cu>Ni>Sn>Mo>Sr;精米和糙米除S和P外,16种矿质元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土壤;精米和糙米间八种微量元素(Mo,Ni,Cr,Sr,Mn,Zn,Cu,Na)间相关性明显比六种宏量元素(P,K,Mg,Ca,S和Al)间关系密切。云南土壤以富铁铝高钙为主而精米和糙米则以磷钾镁硫为主;以精米为主食比糙米更易诱发慢性病。文章结果可能为功能稻米遗传育种、生产以及人类慢性病和矿质营养不良(Fe,Zn和Ca)问题研究的参考。
关键词: ICP-AES 矿质元素 精米 糙米 相关性 云南土壤


大麦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籽粒γ-氨基酸(GABA)含量和发掘高GABA含量的大麦品种,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80个大麦品种籽粒GABA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mg/100g)差异很大,中国大麦籽粒GABA含量(9.99±4.59)高于美国大麦籽粒(8.31±2.17),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15.28±8.51)高于皮大麦籽粒(8.56±2.54),多棱大麦籽粒GABA含量(9.40±4.22)高于二棱大麦籽粒(8.60±2.68);其中来自云南迪庆州的青稞籽粒GABA含量(29.51±1.20)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本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富含γ-氨基丁酸的大麦品种提供材料,并为大麦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中国滇蔗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0对AFLP引物对来自国家甘蔗资源圃的41份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无性系进行扩增,获得860个片段,多态性条带629个,多态性条带比率0.73,特异片段54个。遗传相似性系数、UPGMA聚类和主效应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52处做切割线,毛轴野古草、斑茅和滇蔗茅无性系分为3个类群;在相似系数0.715处做切割线时,又将41份滇蔗茅无性系划分为3个大类群,云滇07/23独自形成A类群,鉴于其叶鞘背毛,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B类群3份无性系,主要来自云南西南部高海拔地区;C类群37份无性系,其中30份来自云南西南方向的保山、德宏地区,其他地区7份;在相似系数0.738处做切割时,将C类群37份无性系划分为4个亚类群,亚类群的划分反映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来自同一地区的无性系多聚为一类;在相似系数0.765处做切割可将C4亚类群划分为4个亚类群(C4-1,C4-2,C4-3,C4-4),其中C4-3亚类群中云滇07/9/1与云滇99/4分子聚类最为相似,可作为复份材料保存;C4-3亚类群在相似系数0.773处切割又可以分为3个分支类群,以上分析反映出同一地区无性系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主效应分析反映的属间、种间、无性系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分子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由此可见,丰富的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滇蔗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放线菌ECO 00008发酵液提取物抗稻瘟病的活性筛选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云南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抗水稻稻瘟病菌的放线菌ECO 00008,对该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后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测定其提取物(FR、FE、MR、ME)对水稻稻瘟病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萃取物FE和ME对水稻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9.00%和95.60%,盆栽保护效果分别为97.61%和7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