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 nutrient element(模糊匹配)
65条记录
云南4个主栽食用玫瑰品种产量评价及营养成分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云南4种主栽食用玫瑰在产量及营养成分,为今后云南食用玫瑰的生产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主栽的4种食用玫瑰滇红玫瑰(Rosa dianhong)、墨红玫瑰(R.crimson glory)、千叶玫瑰(R.centifolia)和大马士革玫瑰(R.damascena)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调查和数量统计方法,对云南4个产地的4种食用玫瑰品种进行产量性状比较分析,并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蛋白质、总糖、维生素C、7种矿质元素、16种氨基酸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4种食用玫瑰间在生长特性和产量性状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墨红玫瑰产量性状表现最佳,墨红玫瑰以花径最大、单朵鲜重最重和花期最长等因素达到1.25 kg/m~2的最高产量,其次是滇红玫瑰,产量达1.12 kg/m~2。同时,4种玫瑰的营养成分含量也存在差异,蛋白质、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依次是14.43~21.43、9.67~35.67和0.119~0.221 g/kg;矿质元素总含量为:大马士革玫瑰>千叶玫瑰>墨红玫瑰>滇红玫瑰;氨基酸总量为:滇红玫瑰1.34%、墨红玫瑰1.33%、千叶玫瑰1.79%、大马士革玫瑰1.43%。根据FAO/WHO的理想模式,4种玫瑰均拥有较好的蛋白质组成比例。【结论】云南主栽的4种食用玫瑰中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价值,墨红玫瑰和滇红玫瑰产量较高,适宜种植的地区可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食用玫瑰 产量 营养成分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旱坡地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3 t/ha),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P<0.05,下同),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施用生物炭还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单元(OTUs)总数,对土壤中各优势细菌门、细菌属相对丰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淀粉藻(Amyloflagellu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及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甘蔗生长方面,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使甘蔗产量显著提高5.2%。【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改良甘蔗土壤,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宿根甘蔗抗梢腐病能力,提高旱坡地宿根甘蔗第4年产量。

关键词: 甘蔗 生物炭 土壤 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梢腐病发病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当归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中药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云当归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以及氮、磷、钾、钙、镁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为云当归的丰产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年生云当归为研究对象,缓苗后每隔20 d田间取样一次,分别测定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的量.结果:云当归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趋势.生育前期主要以茎、叶的干物质积累为主,后期干物质转移到根部;0~40 d云当归处于返青时期,植株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较少;40~120 d是植株快速生长期,100~160 d是云当归根的快速膨大期,干物质向根转移,根质量持续增长.氮、磷、钾元素吸收量在120 d达到最大,积累量分别为2416.58 mg/株、319.00 mg/株、1849.02 mg/株,钙、镁元素吸收量在140 d达到最大,积累量分别为425.84 mg/株、129.42 mg/株.云当归对5种元素的吸收量表现为氮>钾>钙>磷>镁,元素吸收比例为氮:磷:钾:钙:镁=18.67:2.46:14.29:3.29:1,干物质积累和各营养元素吸收呈正相关.结论:云当归返青期生长缓慢,养分需求较少,应少施肥;40~120 d是快速生长期,也是肥料吸收和利用的关键时期,此时要及时追施氮肥、钾肥满足生长的营养需求,磷肥以基肥施用为宜;100~160 d是根的快速膨大期,钙、镁肥吸收量最大,应增加钙、镁肥的施用,以利形成较高产量.

关键词: 云当归 干物质 营养元素 吸收 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甘蔗制成的红糖品质差异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用于红糖加工代表性较强的16个甘蔗品种为原材料,采用传统工艺法熬制红糖,对红糖样品的营养指标、品质指标、多种矿物质元素、总游离氨基酸和总多酚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选三、柳城05-136、川糖61-408、台糖134和CO 419制成的红糖品质和营养指标均较好;四川芦蔗和桂林竹蔗制成的红糖因为蔗糖含量过低而还原糖含量过高,不易成型且易吸潮而不适合制作红糖,但二者的总多酚含量最高,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也能达到1 317.84 mg/100 g~1 346.10 mg/100 g,可以考虑作为生产液体红糖的原料;云蔗05-51制成的红糖蔗糖分最高,ROC 25制成的红糖氯化物含量最高,这二者更适合生产需要结晶提纯的白砂糖;其余品种制成的红糖品质和营养指标均较为适中,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开发。

关键词: 甘蔗 红糖 品质指标 营养成分 差异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加工方式红糖营养成分与香气成分分析比较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分析比较了不同加工方式的24种红糖样品(传统红糖、加工红糖、机制红糖)在理化性质、营养成分、挥发性香气成分上的差异。结果表明:24个红糖样品的颜色主要是由红、黄色构成的褐色,机制红糖和加工红糖颜色更偏暗褐色,传统红糖颜色偏棕黄色;蔗糖和还原糖是红糖的主要成分,且传统红糖的蔗糖分低于机制红糖和加工红糖,还原糖分则反之;加工红糖与机制红糖灰分含量较高分别为3.55%和4.09%,传统红糖灰分含量为2.26%;加工红糖与机制红糖的蛋白质、多酚含量略高于传统红糖;传统红糖碳水化合物和能量平均值分别为92.94%和1598.67 kJ,高于机制红糖和加工红糖;三种加工方式红糖脂肪含量差异不大。红糖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氨基酸,不同加工方式的红糖样品中,K含量是最多的,其次是Ca和P;微量元素中,Fe含量是最多的,Se含量最少,且不同的加工方式间Cu、Si、Zn含量相差不大;传统红糖、机制红糖、加工红糖中共鉴定出17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主要氨基酸;不同加工方式的9种红糖中共检测出104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酸类、醇类和吡嗪类物质最多。

关键词: 加工方式 红糖 营养成分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木香干物质及营养元素积累和分配规律

中国现代中药 2021

摘要:目的:研究云木香不同时期干物质及氮、磷、钾、钙、镁营养素积累与分配规律,为云木香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移栽后第1年生的云木香为研究对象,缓苗后每隔25 d田间取样1次,分别测定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的量。结果:云木香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趋势,根部呈直线上升,生育前期主要以茎、叶的干物质积累为主。缓苗后50 d为返青期,养分吸收量较少。75~125 d为快速生长期,是根的快速生长膨大期,在125 d时氮、磷、钾元素的吸收量最大,分别为1 395.90、205.03、1 311.33 mg/株;150 d时钙、镁吸收量最大,为682.54、155.88 mg/株。云木香对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表现为氮>钾>钙>磷>镁,干物质积累和各营养元素吸收呈正相关。结论:云木香返青期应少施肥;快速生长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肥料利用最大效率期,施肥以氮、钾和钙肥为主,肥料使用应少量多次;钾肥早施;中后期主要施用速效钙、镁、磷肥。

关键词: 云木香 干物质 营养元素 积累 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肉灵芝化学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白肉灵芝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紫芝、赤芝为参照,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白肉灵芝的营养成分、多糖、三萜、总皂苷、灵芝酸A、氨基酸、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并考察了不同品种灵芝提取物的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白肉灵芝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02%~19.02%、113.61~163.51 mg/g,明显高于紫芝、赤芝。白肉灵芝中主要活性成分多糖、三萜及灵芝酸A含量分别为0.99%~1.42%、1.22%~1.40%、0.069%~0.084%,明显高于紫芝、赤芝。白肉灵芝中总氨基酸含量为113.61~163.51 mg/g,其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较高。白肉灵芝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0.13~0.19和0.54~0.89 mg/mL,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其抗氧化活性高于紫芝。本研究为白肉灵芝的综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肉灵芝 营养成分 化学成分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栽培模式栽培的两种羊肚菌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食用菌 2020

摘要:分析比较林下、温室、露天三种栽培模式的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三种栽培模式栽培羊肚菌的17种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小,温室栽培不利于蛋白质、糖类等物质的积累,同时,羊肚菌子实体所含的钾元素丰富,无论哪种栽培模式梯棱羊肚菌微量元素均高于六妹羊肚菌.

关键词: 羊肚菌 林下栽培 温室栽培 露天栽培氨基酸 微量元素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粗老茶种植的白参菌营养物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粗老茶叶为主要培养基培育白参菌子实体,对比分析其主要营养物质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测定以茶为主料栽培的白参菌、市场购买人工种植的白参菌和野生白参菌的氨基酸组分、主要营养元素、蛋白质、多糖等的含量并分析对比差异性.[结果]以茶为主料的培养基适宜白参菌生长.与市场购买人工种植的和野生的相比较,以茶为主料栽培的白参菌子实体的氨基酸、多糖以及人体必需营养元素中的锌、钾、磷含量最高.[结论]以粗老茶叶为主料配制的栽培料种植白参菌可行,而且能培育出优质的营养丰富的白参菌子实体.

关键词: 白参菌 营养物质 氨基酸 粗老茶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褐斑病叶的营养成分变化及对家蚕的健康效应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桑褐斑病叶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对家蚕健康的影响。【方法】在桑褐斑病暴发季节,采集健康桑叶和感病桑叶,测定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并结合养蚕试验分析桑褐斑病叶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感病桑叶中的粗蛋白、粗纤维、总糖、可溶性还原糖、氨基酸总量的含量显著下降,粗灰分和矿质元素(除P含量降低外)的含量极显著增加。养蚕生物试验表明,被害叶对家蚕的虫蛹统一生命率、幼虫体重、幼虫期和消化吸收率影响较大,但对茧质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桑叶感染桑褐斑病后对桑叶的营养成分和家蚕的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对褐斑病普遍发生的蚕区应合理计划采叶,避免在褐斑病危害严重时才用叶。

关键词: 桑褐斑病 营养成分 家蚕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