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普洱茶(模糊匹配)
51条记录
西双版纳茶庄文化研究

中国茶叶加工 2011

摘要:本文分析了云南西双版纳茶区历史上茶庄兴起的时代背景,提出了茶庄文化的主要内容,介绍了西双版纳历史上的老茶庄,并对茶庄发展的历史意义及茶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 西双版纳 茶庄 茶庄文化 历史 普洱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洱茶(熟茶)中主要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渥堆"过程和贮藏工艺是普洱茶具有独特品质的主要原因,而"渥堆"过程中微生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对云南省普洱茶主产区的普洱熟茶中的主要霉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探讨普洱熟茶中主要的霉菌种类。

关键词: 普洱茶 霉菌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洱茶泡腾片制备工艺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一相混合湿法制粒制备普洱茶泡腾片;通过对比实验选取辅料,并以正交实验方法优化实验配方;根据药典对产品进行了相关的质量分析.研究制得的产品可基本保持普洱茶的汤色和口味,制粒、压片效果好,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规定.

关键词: 普洱茶 泡腾片 湿法制粒 工艺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湄系列品种与云南大叶种所制普洱茶的比较分析

农技服务 2010

摘要:为了解黔湄系列品种所制普洱茶品质,以晒青、炒青为原料,采用普洱茶熟茶发酵工艺生产普洱茶,并用云南大叶种普洱茶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黔湄系列普洱茶滋味带鲜爽味、叶底嫩、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远远大于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含量。可为贵州茶产业多样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黔湄系列 普洱茶 氨基酸 茶多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AFLP技术鉴别不同地区的普洱茶晒青毛茶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别不同地区的普洱茶晒青毛茶,对31个来自不同地区的普洱茶晒青毛茶进行AFLP-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一共得到426个可重复的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4.6%,聚类分析主要分为台地茶类、老树茶类等两大类。结果表明,采用以下方法可鉴别不同来源的普洱茶晒青毛茶:从典型的主要特征峰和染色信号的最高值和次高值来区别;从峰形图的整个形状来区分;与对照的峰形图比较来区分。表明AFLP-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子标记技术,能成功应用于不同区域普洱茶晒青毛茶的鉴别。

关键词: 普洱茶 晒青毛茶 AFL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洱茶发酵前后对PTPs靶标抑制效果的比较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0 CSCD

摘要:用不同品种无性系茶树良种制成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进行PTP1B、TCPTP、SHP-1、SHP-2、HePTP、YopH的靶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对六个靶标的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普洱生茶,说明普洱茶的发酵工艺是形成其特有保健功效的关键所在;另外,普洱熟茶对靶标的抑制效果还与其原料有关,在研究的3个大叶种茶中,对六个的靶标的平均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云抗10号<云抗14号<大黑茶。

关键词: 普洱茶 发酵 PTPs 抑制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晒青茶杀青程度对后发酵的影响初探

福建茶叶 2010

摘要:笔者于2003年采用云南大叶种群体种鲜叶,开展了轻、适度、老三种不同杀青程度的晒青茶品质对比试验,经自然贮藏6年后进行晒青茶后发酵感官品质比较分析,得出杀青程度适度或适度稍嫩的晒青茶后发酵品质优于杀青程度偏嫩和偏老的。

关键词: 晒青茶 杀青 后发酵 普洱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洱熟茶化学成分研究

云南化工 2009

摘要:从云南西双版纳大度岗茶厂生产的普洱熟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咖啡因、芦丁、水杨酸、没食子酸、牡荆素、(+)-儿茶素、(-)-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

关键词: 普洱茶 化学成分 大渡岗茶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洱茶茶膏传统制作工艺探讨

广东茶业 2009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普洱茶茶膏的传统加工工艺,结合作者自身加工经验,针对普洱茶茶膏的加工工序以及各道工序应注意的事项和相关参数,阐述个人观点,期望能够对提升茶膏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有所帮助。

关键词: 普洱茶 茶膏 传统 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接种真菌发酵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中国茶叶 2009

摘要:在传统普洱茶自然渥堆发酵的基础上,研究了人工接入黑曲霉、青霉和酵母3种真菌后普洱茶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水溶性果胶、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和灰分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均与自然渥堆发酵相一致,呈增加趋势的有茶黄素、茶褐素、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和灰分,呈减少趋势的有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和氨基酸。由于人为增加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所需的优势菌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上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幅度与自然渥堆发酵的存在着量上的差异性,人工接种真菌后,更有利于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水溶性糖、茶红素的保留,有利于茶黄素、咖啡碱的积累,并生成适量的茶褐素。人工接种真菌渥堆发酵普洱茶,在方法上是可行的,但有关相应的技术参数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普洱茶 真菌 渥堆发酵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